“冷门”文具的品牌思考(3)
关键词:冷门,文具,品牌,思考,行业
对于文具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很不幸,这是一个“冷门”行业—一个社会关注度极低的行业,除了业内人士,几乎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包括每天都必须使用文具的终端消费者,以及喜欢制造并且追逐“热点”的大众媒体。文具业似乎处在社会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幸事,在中国目前普遍浮躁的市场环境下,文具业的“冷门”反而成为一件好事。
  当价格战越演越烈的时候,整个行业的利润就不可避免地被拉了下来,于是一部分企业坚持不住而退出市场,一部分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则试图跳出价格战的泥潭,通过提高品牌附价值而获得竞争优势,于是逐步进入了品牌竞争阶段。可以说,这是行业发展到了成熟阶段的一种表现。

  市场竞争的最高级阶段,应该是资本竞争。到了这个阶段,各行业内基本会出现一些强势品牌,各品牌之间会上演强者的对决。有竞争就会有胜负,最终决定行业地位的因素就是资本实力,胜者往往会通过并购等方式来兼并对手,进一步确立市场优势,形成相对垄断。如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羽西,宝洁收购伊卡璐;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行业巨头出于经营策略而出售部分业务给弱于自己的对手,比如联想整合IBM的PC业务。

  文具行业的价格战已经进行了多年,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渠道商,不少人都在感叹生意难做,利润微薄;再加上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扬的影响,利润空间受到了进一步的挤压。可以说,继续的价格战已经没有出路,品牌竞争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渠道商,都必须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树立或者强化自己的品牌,才不至于过早地被淘汰出局;如果缺乏具有较高价值的品牌,在资本竞争阶段就更加不堪一击了,说得难听点,品牌要卖也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现状:一种尴尬的事实

  在文具流通领域,暂未出现全国性的强势品牌,但携巨资进入该领域的未来巨头正在闭关修炼,准备凭借资本的力量,厚积薄发,在某天修炼成功后破关而出,号召天下。而在生产领域,由于历史原因,也存在一种尴尬的事实----缺乏真正的强势品牌。可能有行业人士会说,某某品牌知名度不是挺高的吗?不可否认,在行业内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品牌,已经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市场份额,具备了成为强势品牌的潜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知道,这些品牌还仅仅在行业内比较出名而已,要真正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仍需假以时日。以PP生产商为例,市场占有率最高者,尚未超过10%,消费者品牌认知度仍然有待提高。在品牌建设的层面上,本行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其他成熟行业相比,显得相当滞后。例如,笔者曾经对PP领域的38个“品牌”进行过统计,能提炼出广告语的只有17个,占44%;而这些广告语中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出品牌主张的,只有6个,占17个品牌的35%;而在传播过程中,有些企业十分的随意,广告语随意更改,有的甚至在3个月内每个月都不同。通过这些显浅层面上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本行业的“品牌”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