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书局倒闭原因真相(三)
关键词:第三极书局,中国技术交易所,民营书店,地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
1月28日,北京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6号,一栋外形似书本层叠的高档写字楼顶部已经挂上了“中国技术交易所”几个鲜红大字。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民营书店第三极的总店所在地,而今,所有的“曾经”随着第三极书局的倒闭、楼名的更改,成为过眼云烟。

  终局

  如果第三极书局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其股东也许不会最终放弃这个生意。但书店生意的急剧恶化以及免税期的终止,加快了股东们落袋为安的进程。

  由于选择了单店经营,除了免除房租外,第三极书局的一些其他成本显然比其竞争对手高出不少。中关村图书大厦则是属于北京发行集团,和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33.61,0.53,1.60%)图书大厦以及各个区县店是一家,实行统一采购配送供货,成本相对较低。

  相比新华书店,包括第三极在内的民营书店更是弱势尽显。直到现在,全国图书市场的40%销售额来自于教材,这是国家规定划给新华书店的“特殊利益”。民营书店在这方面可以说几乎毫无机会。

  而占市场份额20%的教辅图书,民营书店也无法与新华书店竞争,因此只能在小说、畅销书等方面“夹缝中求生存”。此外,新华书店还享受着几个月,有的甚至长达一年、两年的超长账期。

  第一任经理李松曾试图用专卖店的方式做活第三极。他按照少儿、英语、建筑等消费者类别建了26个小店中店,希望通过盘活一个个的 “小细胞”来盘活书局这个“大盘子”。但这个策略在李松离职后没有被坚持下去。

  同时,三年免税期即将结束。第三极员工透露,到2009年7月传出第三极将要撤出中关村时,正好是免税的三年时间到期。以后第三极将进入税收减半阶段,税收成本开始浮现。

  2009年10月3日,第三极书局在连续三年亏损总额达数千万后,搬迁至昊海楼地下一层,店名改为“第三极书局国林风书店”。2个月后,第三极大厦正式更名为“中国技术交易所”大厦。1月20日,第三极书局正式关门。

  现在,第三极大楼的产权归“北京超市发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所有,是经北京市海淀区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企业。但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拒绝对本报透露第三极大楼产权交易的任何信息。

  2007年年中,第三极作为一个地产项目的价值达到高点,售价约为25000元/平方米。但大股东国风集团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并未出手。在去年转让时,他们等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更好的价格。

  业界传言,第三极仍拖欠数目不小的读者储值卡及出版商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