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毕业生创业悲喜录 最缺经验和资金(三)
关键词:80后毕业生,创业悲喜录,金融危机,创业带就业,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可与往年大不同的是,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让学子们更为担心:作为刚出道的“菜鸟”,如何不至于“创业”就“失业”?

  “这是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事后回忆这一切,哈悦有些黯然,“我们当时以为,从此可以生意滚滚来。可等一切准备完毕,房租已经白交了2个月,手上剩下的钱也不多了,远远超过预算。可当时业务还没有一点进展。”

  慌乱之下,又恰逢赶上暑假,哈悦赶紧找了几个认识的外国朋友,办了个暑期少儿英语培训班。

  眼看打算教外国人汉语的学校,就这么变成了教中国人英语的课堂,哈悦很无奈。

  更大的麻烦随之而来,资金链断了,哈悦被迫放弃公司。

  “我还记得那是2006年的阴历八月十五,我们几个在租来的办公室里静静地收拾着东西。看着还几乎崭新的办公家具,价格不菲的装修,千挑万选的各种装饰,还不到一年竟该卖的卖,该扔的扔,心里特不是滋味!”

  后来,哈悦跟记者总结当时的失败经验时,还多给自己加了两条:当初的市场调研流于表面化;没定下合伙人谁有最后拍板权。

  “当时我们暗访那些学校时,光惦记查看人家的定价和学生流量等。可没想过,这只是些表面化的数据,一个公司怎么从无到有做起来,怎么能到达他们那个规模,我们完全没有经验。”

  “还有个问题,当时是三个朋友一起做。除我是辞了职全力在做公司外,他们俩一个在读博,一个有销售的本职工作,肯定还是要以自己的本职为主。但销售那个又是投资最多的。合伙之初,我们也没明确,谁能做最后的拍板决定。大家总觉得,可以像平时朋友相处那样商量着来。可事实是,当时公司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每个人都觉得,按自己这想法,才能成功,否则就会死。”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定思痛,哈悦决定从哪里摔倒,再从哪里爬起。

  第二次从头开始时,她给自己定了条规矩:效率第一,不再和任何人合伙。

  为此,哈悦开始了事事亲历亲为。“那时候真的特别辛苦。我自己当老师、设计教材、搞销售,什么都一个人跑。常常是早上八点要上课,早上六点多就从家里出去。”

  同时,她吸取了“前教学场地”过于浪费的教训。第二次,她主要通过“上门家教”的方式给外国人上课。

  “2006年重新做出来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很正式的公司在运营,当时我自己带了几个外国学生。后来我发现,客户真正需要的,就是上门。因为在北京学汉语的,外企和大使馆比较多,尤其是商务人士,就喜欢老师上门进行一对一教学。如果是海外的学生团过来,倒有可能一个班一个班的上课。”

  就这样,哈悦慢慢地把学校重新做了起来。2007年底,她又吸收到了新的投资。目前,哈悦的学校差不多有二百名外籍学生。

  “从2007年起,有点顺利起来。可现在每年也会遇上不同的问题,比如去年北京奥运会时,因为签证的问题,已经组织好的大团签不进来。今年又赶上了金融危机。”

  每一只“菜鸟”背后,都有只“老鸟”

  《青年周末》采访的这四名创业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他们都先后接受过同一家青年创业项目“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的资助。

  在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YBC资助的创业资金固然很有帮助,但对他们帮助更大的是,还给他们每人配备一名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导师,这些导师,大多是大公司的老总,或是专业院校的教授。称得上“老鸟”的导师给他们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信息。

  ■“丁毛豆”:听了导师建议,亲自去东北买良种

  自称“丁毛豆”的丁瑞勇被分配了一个颇懂农业的导师:北京大发正大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张恒涛。

  “大发主要做禽类加工,导师也是做农业的,很能给我些思路。举个印象最深的例子来说,我自己种毛豆时,本来觉得我家的种子品种已经不错了。可张总还是建议我从市场上多作对比,再考察下品种。”

  这个建议,让丁瑞勇亲自跑了趟东北的毛豆良种基地。

  “我是2008年4月去的东北。按理说,像每年1月的时候,种植者应该已经备齐种子了。4月是谷雨之后,该播种了,我去的已经晚了。”

  虽然去的有些“冒失、唐突”,丁瑞勇的诚意还是打动了东北良种场的负责人,对方从原种里挤出了一千斤卖给丁瑞勇。

  得到了这批良种,丁瑞勇如虎添翼。电话那头,一直谦虚的他很难得地“高调”了一把:“我们家的毛豆,之前销路已经比较好了。现在在北京市场上,看不到像我家这么好的毛豆。而且我们批发的价格是最高的,毛豆都长得比较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