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例透视老板解决方案(二)
关键词:小案例,透视老板,解决方案,圈子,经营管理
我在南开大学上课时,为了案例讨论,教授将我们分为几组,并按组给成绩。课堂结束后,我询问同学哪一组好,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能找到一处自己强于对方,总的说来认为自己一方比另一方好;而当问起对另一组的评价时,每一个同学都对对方提出批评,哪怕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故事四:敌视圈外人,对吗?

    我在南开大学上课时,为了案例讨论,教授将我们分为几组,并按组给成绩。课堂结束后,我询问同学哪一组好,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能找到一处自己强于对方,总的说来认为自己一方比另一方好;而当问起对另一组的评价时,每一个同学都对对方提出批评,哪怕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也不例外。

    如果把他们放到竞争性更强的*戏中呢?我记得,在模拟决策实战演习中,对本组的积极态度和对对手的“仇恨”态度不断上升,教室里充满了敌视的情绪。

    我所在的小组,一位大型国企的CEO因为开董事会离开课堂,等开完会时,马上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是,“我们排在第几?”

    对事物和人进行分类,划分你我,是人的本能。我们天生喜欢分类思考,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哪些是危险的,哪些人是不可信的。

    在你的企业中,如果想让一个群体达成某个协议,只需设法将甲(你赞成的)归于好的、有益的一类即可,而将乙归到困难的、危险的一类即可。在公开选拔高级干部时,我们看到组织部门将中意的挑出来,只需给其他所有的人选标上负面标签即可,然后再给选拔的人编个理由即可。想一想,是不是这回事?

    记住:人类容易宽容圈内人,容易敌视圈外人。请不要轻视不同类的人。

    故事五:团队为何失败?

    我是一个天生爱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人,喜欢开会简短、直本主题。我在一家国有单位工作时,发现这里开会总在反复、低效地进行讨论。事实上,这个单位的每个重要的决策早就由CEO做出了,所有的人都按他的眼色行事。开会讨论时,你的意见与他相左,他马上武断地打断别人,副手成了他的“应声虫”。相反,当他不在会场时,大家倒是表现地积极和富有成效。在他任CEO期间,这个单位年年亏损。

    我参加过不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议,深深感到这里的气氛过于官僚化,没有真正意义的讨论,开会好像是为了显示级别存在,而不是为了有效解决问题。

    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你找不到实际意义的团队,经常为了应付上级成立若干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小组的成果无人过问,唯一关心的是“我是不是在这个小组名单里”。这样的团队是失败的。另外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是,这里的人们仅仅为代表自己利益的小团体工作,彼此之间暗中勾心斗角。

    我们说,企业需要团队,但太多无用的例子说明,人们不愿意加入团队,因为上下级泾渭分明,这不是真正的团队。

    记住:真正的团队是,为一个具体的目标工作,超越职能部门和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团队能建立一种团队精神。

    故事六:信息隐藏起来,会如何?

    有一家工业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如此糟糕:采购部的负责人从廉价供应商那儿进货,后来因为供应商的破产,导致公司不得不重新寻找供应商并以高于成本很多的价钱进货;生产部从国外进口设备,但新机器总出问题,后来还是使用旧机器;市场部找了一家关系户作为广告代理商,结果根本不懂广告规律,自己的促销广告为同行做了免费宣传。而所有这些,就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喜欢把实际情况隐藏起来做事,导致公司领导不断做出错误判断。

    我们应该鼓励员工公开自己的想法,鼓励员工向那些“理所当然”的程序提出异议,鼓励公司把所有的事情都摆在桌面上。整个公司创造一种公开的气氛。

    记住:君子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对人说。公开化后,即使你错了,别人可以原谅你。

    故事七:读你自己

    我记起一家纺织厂,它的CEO是作风强硬派,依靠个人奋斗有了自己的工厂。员工害怕让老板发现他们的错误,因为他们看到因为“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而被开除的例子。所以,他们总是试图掩盖问题,即使尽早承认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没人说。在这里,犯错误是丢人的事,于是,为了不丢人,就故意不犯错误。在一次,CEO当着众人的面,就一些小失误,对一位重要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严厉、尖刻的批评。最令我吃惊的是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我,竟无一人感到尴尬。他们会后告诉我,这种事是“家常便饭”。几年后,这个公司因处于破产边缘被人接管。

    我研究过无数的失败案例,发现失败的真正原因,既不是投资问题,也不是产品问题,而是CEO的管理性格的失败。因为,投资、产品问题,都可以靠别人帮助解决,而管理心理,真的跨越不过去。

    记住:所有的失败都是管理性格的失败,不论它千姿百态,翻来覆去总是隐性心理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