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总经理王波: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大
关键词:王波,企业之路,埃森哲,企业战略目标
埃森哲董事总经理王波接受了网易财经的独家专访,王波表示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都有不同的追求,这点无可非议,但我通常见到一个情况,大家都讲怎么做大,不能说做大不对,因为所谓规模经济是经济学的基本道理,但不是做大了就好,也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大。

    埃森哲董事总经理王波接受了网易财经的独家专访,王波表示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都有不同的追求,这点无可非议,但我通常见到一个情况,大家都讲怎么做大,不能说做大不对,因为所谓规模经济是经济学的基本道理,但不是做大了就好,也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大。

   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大

   王波称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都有不同的追求,这点无可非议,但我通常见到一个情况,大家都讲怎么做大,不能说做大不对,因为所谓规模经济是经济学的基本道理,但不是做大了就好,也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大。

   王波表示,现在我们制定目标要做大,这只是一个纬度,那就一定会失去平衡,甚至我也看到国内有企业制定目标要做到行业前三位,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变成唯一的、最重要的目标,那么企业未来的运营发展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我们看到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和国外卓越绩效企业相比,总得来说,我们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以及给股东带来的价值可能不到国际卓越绩效企业的一半。

    卓越绩效是个综合评定的结果

    王波表示做“卓越绩效”研究的目的不像有些媒体或研究机构最后做评比,我们更关注中国如果有卓越绩效企业的话,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经验对于其他企业有什么借鉴作用,因此在研究中我们也没有做排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对于卓越绩效的概念没有所谓国企和民企的分别,也没有大和小的分别,卓越绩效企业概念的核心不只是一个纬度,不只是规模,不只是增长速度,也不只是盈利,还包括增长以及盈利的持续性和持久性,不一定行业里最大的企业就是卓越绩效企业,也不一定国有企业就一定是卓越绩效企业。

    王波表示,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怎么衡量自己的表现或是未来怎么设定自己的可能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卓越绩效企业专注于战略定位、核心能力和绩效底蕴

    王波表示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特点总得来说有几个,卓越绩效企业对于它的战略定位都非常清晰,它对战略的定位不只是看到当下或目前的发展需求,更多还要考虑到短期和长期的平衡,而且能够根据短期、长期的平衡和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及时对它的运营做一些调整,这是一方面,从战略和市场定位上的。

    第二,所有的卓越绩效企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会根据自己企业和行业的特点选择一些核心竞争力,在这些核心竞争力方面,它比它的同行都要有优势。

    第三,企业的文化,虽然它无法用数量来衡量,但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前景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组织、文化、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方面,卓越绩效企业和其他企业有很不同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是三个方面,战略定位、核心能力和绩效底蕴。

    中国企业应防止吸取错误的教训

    王波在采访中谈到,中国企业如何在经济危机以及经济衰退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这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大家担心的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家是不是吸取了教训,现在对于"危机是否过去"、"经济是否复苏"还有各自的讨论,王波认为中国未来一两年的经济是不是能出现强劲反弹,持续保持增长,实际上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但我看到的是,这次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企业或行业有不同影响,受到最大冲击的当然是出口型企业或民营企业,国有的,尤其是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受没受到影响?受到了,但相对来说影响少一些。

    如果说现在经济真的复苏了,一方面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其实给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一种错误的安全感,我担心会从中吸取几个错误教训:

    第一,是不是由于经济危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没有受到太多损失,大家就觉得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需要继续再改革了。

    第二,由于中国的经济以及企业在这次危机中表现比我们通常看到发达国家的情况要好,是不是国有大型企业就觉得原先看到的跨国领先企业的经验不值得学习?如果说原来我们还由于WTO、由于以重组上市为企业改革还有一些压力,现在也许大家感觉经济危机过去了,失去了压力意识和追赶意识。

    王波认为如果是这样,那就会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失去了压力,没有了追赶意识,我们一定会很快就陷入困境。

    以下为文字实录全文:

    王波:裁员或者压缩成本这都是企业对于危机来临时一般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必要的。但实际上真正的卓越绩效企业更多是把危机来临时怎么管理、怎么应对作为它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应急手段。

    比如说,我们在最近对中国的一些卓越绩效研究可以看出来:第一,中国确实存在所谓卓越绩效企业,从我们的角度讲,对于卓越绩效企业的衡量不只是我们通常看到的规模、增长速度,甚至不只是看它的盈利能力,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看它的增长和盈利能力是不是有持续性和持久性,从这几个纬度来衡量,中国有卓越绩效企业。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和国际相比,很大的差别在于,由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速度,中国整体企业以及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的发展速度都很快,发展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得多。

    但我们差在什么地方?包括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差在我们跟国际卓越绩效企业甚至是一般企业的绩效选评效率、盈利能力上。这次经济危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不是以前没有碰到过,但毕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面临考验最大的一次,可能中国的企业应对周期和行业周期的经验稍微少一些,当然大家也谈到应对危机的挑战和机遇,应对危机应该作为企业长期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这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卓越绩效”企业和“非卓越绩效”企业的标准。不光是经济周期发展快、在行业周期顶点时能够发展生存,更主要的是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都能从容应对,在它的行业持续、长久地保持领先水平。

    网易财经:在你们的“卓越绩效”研究中,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不是有很大的差别?您刚才说中国有卓越绩效企业,是不是像万科这样的企业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卓越绩效”企业?或者经过你们的考核,他们能成为“卓越绩效”企业?

    王波:我们做“卓越绩效”研究的目的不像有些媒体或研究机构最后做评比,我们更关注中国如果有卓越绩效企业的话,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经验对于其他企业有什么借鉴作用,因此在研究中我们也没有做排序。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对于卓越绩效的概念没有所谓国企和民企的分别,也没有大和小的分别,卓越绩效企业概念的核心不只是一个纬度,不只是规模,不只是增长速度,也不只是盈利,还包括增长以及盈利的持续性和持久性,不一定行业里最大的企业就是卓越绩效企业,也不一定国有企业就一定是卓越绩效企业。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去年我们为国内三十几家企业进入五百强而庆祝、而兴奋时,从我们来讲大家应该清醒地思考一下,进入世界五百强做大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有竞争力?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的企业达到了世界先进的管理水平?或者是不是进入五百强就成为了卓越绩效企业?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纬度。

    我自己觉得,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怎么衡量自己的表现或是未来怎么设定自己的可能要有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网易财经: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有的企业制定的目标就是进入世界五百强,在战略制定时,有的要做专业化、有的要做多元化、有的要做规模化,您觉得中国企业在企业战略制定上有什么误区?您觉得符合现在的发展阶段吗?

    王波: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制定战略目标时都有不同的追求,这点无可非议,但我通常见到一个情况,大家都讲怎么做大,不能说做大不对,因为所谓规模经济是经济学的基本道理,但不是做大了就好,也不是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大。刚才谈到了,我不提名字,但无论是国际的卓越绩效企业还是国内的卓越绩效企业,都有大的,但很多都不一定是行业最大。

    现在我们制定(目标要)做大,这只是一个纬度,那就一定会失去平衡,甚至我也看到国内(有企业制定目标)要做到行业前三位,这本身没有错,但如果把它变成唯一的、最重要的目标,那么企业未来的运营发展可能就会出现问题,我们看到中国的卓越绩效企业和国外卓越绩效企业相比,总得来说,我们给企业创造的价值以及给股东带来的价值可能不到国际卓越绩效企业的一半。如果我们把整体企业拉近来看,可以说中国的企业从整体来说(不是按照通常讲的财务、利润指标衡量,而是把资源、资本投入有效性计算在内),中国的企业都可以说是没有创造价值,或者说没有给股东带来价值。

    这里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做企业如果没有带来价值,从短期可能可以生存,但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这就是我们的一个核心观点,所谓卓越绩效企业要以不同的纬度来衡量,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不只是一个角度。

    网易财经:您在考察过程中认为的中国卓越绩效企业都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王波:总得来说有几个,卓越绩效企业对于它的战略定位都非常清晰,它对战略的定位不只是看到当下或目前的发展需求,更多还要考虑到短期和长期的平衡,而且能够根据短期、长期的平衡和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及时对它的运营做一些调整,这是一方面,从战略和市场定位上的。

    第二,所有的卓越绩效企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会根据自己企业和行业的特点选择一些核心竞争力,在这些核心竞争力方面,它比它的同行都要有优势。

    第三,企业的文化,虽然它无法用数量来衡量,但它对企业的发展和前景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组织、文化、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方面,卓越绩效企业和其他企业有很不同的表现。

    总而言之就是三个方面,战略定位、核心能力和绩效底蕴。

    网易财经: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了一个现象,国进民退,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在缩小,甚至倒闭了,被国企接盘。我原来所在的学校有一个教授,以财务绩效来考察公司,他考察了很多公司,发现上市民营企业给股东的回报高于国有企业给股东的回报。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国进民退”?今年参加达沃斯论坛的民营企业数量有所减少,您怎样看待这个现象?

    王波:中国企业如何在经济危机以及经济衰退中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这是非常重要的。或者大家担心的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家是不是兴趣了教训,现在对于“危机是否过去”、“经济是否复苏”还有各自的讨论,我听了很多专家的判断,我自己觉得,中国未来一两年的经济是不是能出现强劲反弹,持续保持增长,实际上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但我看到的是,这次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企业或行业有不同影响,受到最大冲击的当然是出口型企业或民营企业,国有的,尤其是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受没受到影响?受到了,但相对来说(影响)少一些。如果说现在经济真的复苏了,一方面是好事,但另一方面其实给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一种错误的安全感,我担心(会从中吸取)几个错误教训:

    第一,是不是由于经济危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没有受到太多损失,大家就觉得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需要继续再改革了。是不是对市场经济产生怀疑?是不是觉得国家干预,或者国有变成未来的方向?我觉得可能会有这样错误的经验和教训。

    第二,由于中国的经济以及企业在这次危机中表现比我们通常看到发达国家的情况要好,是不是国有大型企业就觉得原先看到的跨国领先企业的经验不值得学习?如果说原来我们还由于WTO、由于以重组上市为企业改革还有一些压力,现在也许大家感觉经济危机过去了,失去了压力意识和追赶意识。我觉得(如果是这样),那就会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我们的国有企业失去了压力,没有了追赶意识,我们一定会很快就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