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政府的安全距离
关键词:企业与政府,安全距离,市场经济转型,国有企业,大规模扩张
放到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国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近一两年以来,国内市场形势实际上在发生悄悄的改变,一方面国有企业大规模扩张,另一方面民企要么收缩战线,要么投奔国企,这不是一种好迹象,也不是中国未来的市场所需要的市场格局。说到底,中国的未来,政府要更小,而市场应该更大。

    在中国做生意,绕不开政府。道理很简单,政府手里握着资源和政策,更何况中国政府是全世界掌握资源最多的政府。但企业离政府太近也很危险。因为企业做生意的目的是赚钱,而政府则有很多重目的——经济增长、税收、各种政绩工程、就业等。

  既然企业绕不开政府,那么与政府应该走多近?这在中国是极为现实的问题。客观来看,企业与政府的距离远近,取决于企业与政府交换利益的大小以及交换的方式。理想的方式,当然是企业和政府都按规矩办事,即使市场体制不完善,也不至于发展到邪门歪道上去。不过,这种情况在中国似乎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当王石标榜万科绝不行贿时,在国内应者寥寥,反而被市场视为稀罕。

  台面之下的非法利益交换就是腐败,这在国内举不胜举。近年来,有很多企业家栽在政府手里,也有很多政府官员栽在企业家手里,官员级别也越来越高。但在台面之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学问。

  说到如何与政府打交道,有“红顶绿地”之称的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认为,关键看政府要的是什么,企业能给政府的又是什么。张玉良最欣赏两个人物,一个是印尼华侨林绍良,另一个是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两个著名人物的共同特征在于,都有着极好的政府互动能力,既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出力,为政府分忧解难,反过来也善于利用政府的资源发展自身企业。林绍良给政府种橡胶、节约外汇;胡雪岩给政府运大米、买军火;而绿地,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给政府做绿化。

  张玉良称,“我们要去的地方,都是当地政府要我们去,是政府哄着我们进来。”比如很多城市的政府要做超高层,做商业综合体,做商业街,绿地都会尽量满足地方政府的需求。“表面上是给了政府利益,给了一个市长利益,因为你帮他做了政绩,实际上是给了整个地区利益,不是给某一个领导个人利益。”

  出自政府系统的张玉良,很懂得在与政府合作中的分寸拿捏。“虽然与当地政府关系融洽,但绿地坚持一点,所有的程序都通过合法公开渠道,保证操作市场化、透明化。”比如南昌市政府主导开发红谷滩新区,资金匮乏,地产商中无人问津,南昌市委书记当时提出,第一批进入者地价七折,绿地第一批进入,地价打了七折,但道路也算到了他们头上,与折扣相抵。作为“最懂得政府的开发商”,绿地在啃一些地方的高难度项目时,往往比其他企业更容易得到政府青睐的机会。

  实际上,绿地集团“把政府导向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的做法在国内其他企业中间也比较普遍,只不过是绿地运用得比较成功,发展的规模更大一些。但这种方式能够一直走下去吗?张玉良自己也没有把握,他认为绿地最大的风险在于“能不能得到政府一直支持”。可谓成也政府,败也政府。

  有这种担心的绝不止是戴着“红顶”的绿地集团,完全是民营企业、同样受地方政府欢迎的东方希望集团也有类似担心。刘永行在一次被问到民营企业做大后难逃一劫的宿命时,很隐晦地表示,“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我也放得下,真的放得下。”

  不管是企业戴不戴“红顶子”,如果大家都对政府有一种持久的担心,不管生意有多大,积累财富没有充分的安全感,就说明我们的社会和体制还有问题。放到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来看,中国值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近一两年以来,国内市场形势实际上在发生悄悄的改变,一方面国有企业大规模扩张,另一方面民企要么收缩战线,要么投奔国企,这不是一种好迹象,也不是中国未来的市场所需要的市场格局。说到底,中国的未来,政府要更小,而市场应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