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治东:有钱难投的烦恼 只投差一步企业
关键词:阚治东,有钱难投,烦恼 ,只投差一步,企业
今天,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已被称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官办VC,其选择投资项目渠道更具有多样性,其投资也不单纯“差一步企业”。此处回顾我们初期肤浅的做法,其目的并不是诿过炫功,而是在于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投资者应有务实的精神,这也是对我今天的投资深有裨益的一段往事。

  阚治东:深圳东方汇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阚治东简介

  阚治东为新中国第一代证券人,与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并称为 “上海滩证券三猛人”,曾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

  1999年,阚治东受深圳市政府邀请,创办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担任总裁。深创投是当时规模最大创投机构。

  在深创投期间,阚治东领导团队所投项目,有38家成功退出,并取得了20~80倍的投资收益。包括科陆电子、中材科技、同洲电子、金证科技、亿胜生物、朗科电子、远望谷、西部材料、上海微创、潍柴动力等等。

  对大连华锐风机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是东方汇富的经典投资案例。华锐风机系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风力发电机整机制造商。这个2006年投资的项目,2008年利润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09年更实现利润翻番,当年每股分红3元,此投资在没有退出前已经获得3倍的现金回报。东方汇富的其他投资包括昆山华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

  离开南方证券后,我又回到创业投资行业,在深圳、上海、安徽、河北等地陆续建了几个投资基金,投资资本来源于国有企业和民间资本,并在新能源等行业创造了若干投资成功案例。作为职业的投资基金管理人,我始终基于务实、创新的投资理念,这些理念与经历有关,也与我过去一些投资经历有关。

  “阚治东只投差一步的企业”,这是早年一些媒体对我主导投资项目的评价。他们所理解的“差一步企业”是指企业相对成熟、距IPO上市只有一步之遥的企业。因此,也有人称“阚治东搞的是没有风险的风险投资”,还有人评价我是 “只追求企业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当时还引发一场是是非非的议论。

  事隔已久,旧案重提,一方面为了回应当年为什么只投 “差一步企业”,另一方面,由于最近一段私募股权投资市场(PE)再度火爆,我的经历或可以与大家共飨,以供借鉴。

  有钱难投的烦恼

  我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面临的是有钱难投的烦恼。

  1999年9月,我应邀从上海南下深圳,参与深圳创新投资公司(深圳创新投)的筹建和创业投资工作,从此投入一个当时对我仍是全新的领域。我清楚地记得,在公司成立大会上,一位市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阚治东,(这公司)可不要像早年政府干的那些投资公司,成立时鲜花美酒,二、三年后脑袋就耷拉了。”我清楚,这位领导是在提醒我,不能乱投资,要重视投资效益。

  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初期实到资金是人民币7亿元,第二年增资至16亿元,加上很快建立的中外合资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资金,实际到位资金接近30亿元。捧着来自股东们的真金白银,一种恐慌感和压力感不由自主而生,这种感觉也传递给公司每一个投资经理。

  资金刚刚到位,项目就蜂拥而至,这些项目有深圳本地的中小企业,也有全国各省市的中小企业,还有不少海外学子从海外带回的项目,甚至还有很多仅仅停留在想法上的项目商业计划书。一时间,我和同事们桌案上都堆满了各种需要投资的项目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我们已经清楚,创业投资寻找的是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可是,当面对如此多的项目资料,我们很难做出识别甄断,哪些企业是具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哪些项目又代表未来资本市场走向?由于当时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刚组建不久,投资基金经理们缺乏必要的投资经验,大家一度迷惘,谁都不能指出一条明晰的投资主线。

  筛选良种的启发

  这时,我脑海中突然亮光一闪,回忆起那段在黑龙江的下乡经历。

  当时我下乡不久,担任大队科研排排长,负责选育良种等科学种田工作,当时很多人都希望我们依靠自己能力培育出良种,可我清楚,在一年仅有一茬的北大荒,靠我们这些门外汉,短期内培育出一个良种可能性几乎是没有。

  怎么办?只能找一条捷径。

  当时,我找到一些农科所单位,向他们要了几十种他们选育但尚未定型的种子,然后播种在我们试验田里,在成长之后我们进行比较,从中选择适合我们当地种植的品种,最后把一些适合种植的良种扩大。尽管当时很多人对我这种做法不屑一顾,但这方法的确十分见效,当年扩大种植的粮食由于品种好、产量高被当地良种站全作为种子收购,那时候,一斤小麦作为公粮的收购价只有一角钱左右,而我们作为种子收购价是0.5元钱。

  受此启发,当时我对投资部门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把我们第一批投资项目筛选范围重点放在两类企业上,一是深圳市有关部门选定的第一批拟扶持上创业板的23家企业,二是全国各省市拟扶持上创业板的企业,我的想法得到了同事们的支持。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是因为当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拟推出创业板,之后深圳市有关部门就积极行动,在深圳市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中筛选出基本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的一批企业并进行重点辅导和扶持,希望推动这批企业成为创业板上市首批备选项目,此行为在全国其他各省市同样存在。在很多人眼中,这批企业距上市只差最后一步,这也是“只投差一步企业”的由来。

  虽然选择投资了靠近上市的企业,但我很清楚,我们本意上并非只想投“差一步企业”,主要还是基于工作量、项目质量和规避投资风险等因素来考虑的。

  有人说,创业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要经过“千、百、十、一”过程,即听一千个项目故事,可能会对其中一百个项目产生兴趣,在慎审调查一百个项目后,最后真正能投资的项目可能只有十个,而十个投资项目最后能上市的项目可能只有一个。这种说法可能过于夸张,但表明筛选投资项目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而我们从政府有关部门筛选出的项目库中找项目,既可以节省工作量,又可以减少风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土投资最多的公司

  寻找一条当时看起来方便的捷径,公司投资业务得以很快推进。

  公司领导人在统一思路之后,就给深圳创新投的投资经理们明确了主攻方向,这些投资经理们也的确具有冲劲,他们四处出击,一下子投了几十个项目,于是,第二年,创新投就成为本土投资项目最多的创业投资机构。

  可是,深交所创业板并没有如期推出,这些被投资的企业也没有很快走向资本市场,真正成为“差一步企业”。但是,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当年投入的资金却着实地帮助这批中小企业度过了等待创业板那段漫长的时光。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再往后看。

  过了几年,深圳证交所中小板、创业板陆续推出,我们这些被投资的企业中不少企业很快就实现了上市目标。如最近在中小板上市的达实智能,不仅是当年深圳市有关部门筛选的23家企业之一,也是深圳创新投资公司投资的首批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刘磅上市成功后,专程到上海见我,谈起漫长的准备上市过程,感叹万分,但谈起当年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给予的投资一事,感谢之意溢于言表。

  除此之外,当年我们投资最终实现上市的企业还有:达实智能、金证科技、科陆电子、中材科技、福晶科技、西部材料、亿胜生物、朗科科技、贵州汉方等等。

  这些投资项目为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的股东们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效益,但他们的社会效益更值得评估,今天的深圳已成为全国创业、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城市。

  今天,深圳创新投资公司已被称为中国本土最大的官办VC,其选择投资项目渠道更具有多样性,其投资也不单纯“差一步企业”。此处回顾我们初期肤浅的做法,其目的并不是诿过炫功,而是在于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创业投资者应有务实的精神,这也是对我今天的投资深有裨益的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