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夫妻百折不挠开办“理想速印部”
关键词:理想速印,改制破产,鼓足勇气,摸索经验
当时,农民出身的李文煊在县城当了一名印刷工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妻子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又拿到了大专文凭,感到非常幸福。然而,1998年秋,印刷企业改制破产,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失业,从此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青海湟中县通宁路以西的“理想速印部”里,围满了许多前来复印证件的顾客。在小小的工作间里,摆放了复印机、速印机、电脑等办公用品和一个专供顾客休息的沙发,不到10平方米的工作间显得格外拥挤……

  李文煊对正在复印身份证的客户说:“这房子太小,里面太热,让大家受委屈了!”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位腼腆的小伙子,对待顾客是那样的热情,服务态度又是那样的周到。

  工作的间隙,李文煊向记者道出了他下岗后的经历及创业的艰辛。1985年10月,只有16周岁的李文煊在湟中县针织厂参加了工作,1994年初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调到了县印刷厂。次年,他又考上了中央党校函授班经济管理专业。

  当时,农民出身的李文煊在县城当了一名印刷工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妻子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他又拿到了大专文凭,感到非常幸福。然而,1998年秋,印刷企业改制破产,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失业,从此生活陷入了困境。

  1999年,新的企业——湟中县光华印务有限公司又成立了,改制后的企业要求每个职工要缴纳5000元的股金,他和妻子俩人要缴纳1万元。经他俩商量,最后让妻子先到新的企业再就业。

  而李文煊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跑起了“摩的”生意。1999年初,他跑起了长途货运,每月能拿到300元的工资。其间,他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罪。一个隆冬的夜晚,汽车在返宁的途中轮带抛了锚,他在车厢里整整趴了一夜。就这样,艰辛地跑了两年运输,到了2001年初,车主又把货车卖了,他又一次失业了。其间,他贷款与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小炒店,但因经营理念不一致,小炒店也关闭了。

  一次次的挫折,使他又一次次鼓足勇气。2002年9月,他承包了县光华印务有限公司的铅印车间,他对刚刚引进的海德堡半自动印刷机的性能了解甚少,印刷出来的产品达不到用户要求。于是,他经常跑到西宁市请教师傅,“偷”着学技术,在实践中摸索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他把彩印机的技术掌握了,业务量不断扩大,效益明显增长。后因种种原因,公司领导把铅印车间收回了,他又一次失业了。但是,通过这次承包,他掌握了不少印刷技术,为后来的经营“理想速印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夏,他从县农行贷了5万元贷款,一次性购置了速印机、电脑等设备,在通宁路租了一套40平方米的铺子,经营起了他的“理想速印部”。该速印部开张3年来,经营效益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由刚开张的6000元,达到现在的1.5万元。

  谈起今后的打算,37岁的李文煊满怀信心地说:“明年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购买一台彩色胶印机,再租几间厂房,安排几个下岗失业人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