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转型:第二次经济全球化
关键词:低碳转型,经济全球化,产业格局,低碳减排,二氧化碳
提要:低碳全球化将通过低碳减排考虑,将所有的国家都绑在一起,影响今后的贸易全球化,从而影响全球的产业格局。

  低碳时代来临,低碳今后对整个全球经济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思考。以往的经济全球化通过贸易和投资把全球经济绑在一起,各国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各取所需,共同富裕。进入WTO,中国已经融入国际经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好处是明显的,中国得以利用先进技术和外资,通过外贸,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而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中国的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也由于经济全球化而快速恶化。

  贸易和投资的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常常以不发达国家的加速污染为代价。由于不同国家收入水平不同,对环境需求也就不同。在开放性国际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可以“在低收入国家生产高污染产品,在高收入国家消费这些产品”。目前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日本的关系基本如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转移污染排放的可行性在于污染物的影响是当地的。

  二氧化碳的气候变化影响是全球性的,在哪个国家的排放是没有区别的。但是,由于产出和能源效率的不同,在不同国家生产某一产品的排放量是有区别的。在发达国家做某一个产品可能是一个单位的排放,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效率低,可能是两个单位排放。这样,将该产品在“低收入国家生产,在高收入国家消费”,将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如果不兼顾不发达国家的产出和能源效率,全球贸易可能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因此,低碳全球化将通过低碳减排考虑,将所有的国家都绑在一起。
  
  那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需求既定,某种产品要么本国生产,要么其他国家生产;本国生产排放比较少,交给其他国家生产,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效率低,排放量可能比较大,意味着今后的贸易保护也是可以打着低碳发展的旗号。也就是说,低碳的全球化可能影响今后的贸易全球化,从而影响全球的产业格局。

  进一步说,二氧化碳可能比外贸把全球经济更为紧密的捆在一起,毕竟外贸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而由于生产工艺和能源效率比较低而导致的排放没有选择。意味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兼顾不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效率。

  因此,低碳全球化的基础是,二氧化碳是全球性影响,必须全球性应对。低碳将把全球经济发展和发展模式捆在一起,发达国家如果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效率,将导致更多的排放。那么,今后发达国家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第一,通过技术和资金援助,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效率,减少排放。这是一个比较温和的做法。基本含义是,在外贸和投资中兼顾不同国家生产工艺和能源效率,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工艺和能源效率水平,尽量减少转移排放的差异。

  第二,通过碳交易,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目前京都机制下两个不同但又相关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一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即通过控制碳排放总量,造成碳排放权的稀缺性,使其成为可供交易的商品的排放交易体系。二是以项目为基础的交易市场,负有减排义务的缔约国通过国际项目合作获得的碳减排额度,补偿不能完成的减排承诺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国际碳交易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有待未来国际气候谈判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减排规则。由于尚未形成全球碳交易市场,目前主要是以京都机制下的欧洲(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和自愿减排机制下的北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两个区域性市场为核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可以从公平角度确定人均排放权,就可以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能源环境责任,通过碳交易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

  第三,对发展中国家比较不利的做法是:发达国家通过碳税迫使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然而,这是很可能出现的情景。碳税也是一种环境税,是按照化石燃料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征税的一种减排手段。目前碳税在发达国家已逐渐推广实施,他们还希望将碳税进一步向全球范围推广。支持碳税政策者认为,碳税可以使得替代能源与廉价燃料相比更具成本竞争力,推动替代能源的使用。其次,征收碳税的收入还可用于资助环保项目,或对节能减排技术进行补贴。再次,与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不同,征收碳税不仅管理成本比较低,实施过程也可能更为简便、公正,而且更具有可预见性。即通过为碳排放设定了一个明确的价格,更有利于估算节能减排进行的投资预期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反对碳税政策者则认为,首先,碳税将降低高耗能的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处于高耗能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其次,碳税客观上有可能沦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手段,尤其是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征收国内碳税的同时,开征碳关税,那就意味着低效率、高能耗、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可能将大幅度下降。

  以上提出的三种做法,在不同的时间段,有可能是以一种做法为主;而最终的可能是三种同时出现。接下来的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