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行业三大怪现状促行业标准出台(二)
关键词:养生行业,行业标准,养生专家,养生讲座
当“排毒教主”林光常、“太医之后”刘弘章、“盖世华佗”胡万林、“神医”张悟本,所谓的“养生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拉下马时,养生行业的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才渐渐得以暴露。

    有专家表示,某些“神医传人”一方面利用了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副作用较大、对“生活方式病”无解决良策,以及高昂的治疗费用等“短板”;另一方面则放大了中医善于通过“养生”理论益寿延年、治疗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病”等长板,宣传如何“省时、省力、省钱”又没有副作用地“吃出健康”。因此,民众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也使养生专家们更加受欢迎。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关注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有盲从心理,认为书上、电视上说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轻人则因工作繁忙,在调理身体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持之以恒地改变生活方式,而是更愿意某个“养生专家”告诉他们吃什么就能把身体调理好。

    一位中医大夫向记者透露,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切忌急功近利。

    “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健康悖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告诫,“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养生的四大基石,即便是食疗也应适可而止。“辨别养生信息的真伪关键在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系统学点医学知识,了解科学常识,切不可迷信养生耽误了治病。”

   “养生热”幕后为团队运作 营养师仅靠突击培训

    业内人士发现,一些所谓“养生专家”只不过是“社会活动家”。其中,有的人是“半路出家意外成名”、“对西医不抱希望”的投资商人,有的则是虚构身份、学历,骗取公众信任的“江湖郎中”。

    书业市场研究专家分析表示,这些养生明星、养生畅销书的出现,与大众更加关注健康的大趋势相吻合。

    “利益群体成为养生热的幕后推手。”某书业市场研究专家表示,“养生大师”的大红大紫与出版社、媒体、经纪人的极力推销分不开。

    据报道,有很多电视节目除了制作团队,还有一个招商团队负责商业运作,嘉宾由电视走红后,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再去发行图书,获取更大的利润。“节目通过嘉宾炒作,收视率高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而文化公司则收获了不菲的策划费用,在老百姓的热情埋单下,电视台、嘉宾、文化公司、出版方都获利。”

    曾经给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的一名营养专家透露说,社会上的这些所谓营养师都是通过短时间的培训,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几个月,很多受训者并没有医学基础常识,接受完填鸭式培训之后也是略知皮毛,成了半吊子保健“砖家”,很容易误导市民。

    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说,必须规定营养师的培训考核统一标准,让营养师持证上岗,这样才能给市民真正提供膳食指导,给特殊人群、患病人员提供营养干预,这样才有利于养生市场的健康发展。

    不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针对保健养生行业的标准,国家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等已加紧协调,预计今年内能出台相关的试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