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辅书暴利产业链深度揭秘(二)
关键词:教辅书,暴利产业链,教学用书,统一征订,教育乱收费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安徽调查时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减轻负担,书包依旧被多种多样的辅导书占据。事实上,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各个学校仅仅用家长签字的一张订书单,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继续进行着“统一征订”。

  谁能想到,在学生和家长被强迫“统一征订教辅书”的同时,书店正在轻而易举的获取着高额利润。

  一位在安徽从事多年教材工作的王先生向《经济参考报》透露,新华书店因为有独家经营教材发行的渠道,不仅教辅发行量非常大,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统一征订”的方式进行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安徽省最大的教辅代理商,安徽新华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但根据安徽省新华书店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安徽省各级新华书店每年进校统一征订教辅图书的总金额分别是3.18亿元、5.10亿元、7.4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为2亿多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其进校统一征订教辅图书的比例从2006年的48.6%上升到2008年的86.6%,也就是说门市部零售图书的比例越来越小,进校统一征订的教辅比例越来越大。

  “到2009年就已经超过了8亿元,我们公司只有30多个人,负责全省的业务,2010年的销售计划是要达到10 .6亿元。”记者暗访期间,安徽新华教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正平这样说。

  据知情人士称,这家公司对外公布的2009年度进校统一征订的教辅图书总金额为8 .10亿人民币,占2009年度安徽省新华书店一般图书销售的比例超过90%以上。

  记者在安徽了解到,每名中小学生一年在教辅上的平均花费大约为300元,以该省近1000万的中小学生人数来计算,每年的教辅销售额能够达到30亿元。

  “这就意味着,谁能够抢到市场谁就能赚钱,除了新华书店外,其他发行机构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安徽省合肥市一位老师向记者坦言,教辅市场的竞争手段一是低折扣,二是采取不正当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拉关系。

  有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有个县100万人口,中小学学生起码有15万人,如果一个书商能把该县的教育局搞定,按照学生人手一册教辅来算,一次性赚几百万并不是难事。

  分配、出版、审定、发行、进校,各环节利益均沾

  如此巨大的教辅书产业链条中的利益,究竟是如何分配呢?

  “教辅书市场巨大,但是想要赚钱还需要懂得其中的规矩。”安徽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版商向记者坦言。在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中,他向记者勾勒出了基于教辅书市场下的庞大产业链条。

  第一层是教辅书的编写和出版。一般而言,教材编写的出版社也会同时出版配套的教辅书,以及相应的试卷,数量和其发行的教材差不多。另外一种,就是其他出版社自发组织编写出版的教辅书。

  教辅书出版后并不意味着卖得出去。在安徽教辅分为两类,一类教辅是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二类教辅是指没有经过审批、出版社自主出版的。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安徽省教育厅定期都要向全省公布《安徽中小学学生作业目录》,并规定目录之外的教辅资料一律不得进校入班。因此能否通过审查并登上“目录”对教辅书出版商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个前提是必须由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表面看是为了选择更加优质的教辅书,但实际上就是一些省教育厅下属的教研机构利用自己的权力分了一杯羹。”该人士告诉记者,想要通过审查,教辅书名义上必须是安徽本省的出版社和安徽省教育厅下属的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来编写的,代价就是出版社要付出大约5%的利润给上述研究所。

  他给记者看了一份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安徽某出版社签订的《编写、出版发行协议书》,上面清晰地写明:由安教所负责相关教材配套用书(教辅)的组织编写,并依据教辅在安徽省内每学期的实际销售数量,由出版社按实际结款码洋的5%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支付版税。

  接下来就进入发行环节,也是这个产业链条上最关键的部分。记者在安徽采访时了解到,出版社作为教辅产业的上游,一般以5折向安徽省新华书店供货。据了解,目前新华书店在全省地市、县区及主要乡镇都设有门市部,其他乡镇也有专人负责征订教辅。

  因为在出版行业打拼多年,上述业内人士深知其中的“潜规则”。他告诉记者,按照常规来说,安徽省新华书店拿到50%的发行折扣之后,会分出大约25%左右的折扣利润给各地市、县区教育局及乡镇学校三级教育部门(地市约为5%,县区约为5%,乡镇学校约为15%)作为发行宣传费,以达到让各级教育部门帮助其大力推广统一进校征订教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