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兴起,是躁动还是革命?(二)
关键词:电子书,内容提供商,产业整合,数字出版,文博会
从竹简到丝帛,从丝帛到纸张,随着文博会上各路手持阅读器——电子书的亮相,我们正在面临这一场阅读方式的根本转变。电子书终究只是终端,内容提供商不会将手中的资源拱手相让,在强有力的产业整合者出现之前,这股风潮究竟是躁动还是革命?

  市民三问电子书

  问题一:你装的书我都不喜欢看,怎么办?

  作为一种新事物,电子书被广泛关注是一种必然,然而,如果它想成为“手机”一类革命性的产品,彻底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当其冲的就是内容问题。

  文博会现场,多数电子书制造商都表示购买电子书时里面会预存几十本书乃至几百本书。而且几大制造商都声称有自己的电子书库,里面有好几万册图书可以下载阅读。然而不管怎么样,受制于版权限制,目前的电子书库囊括的图书可能只是整个图书市场上的九牛一毛。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还是认为里面的图书大多数是一些网络速读产品,不对自己构成吸引力。对此,方正集团一位销售人员则说,该公司推出的电子书有互动功能,“简单地说,你想看什么书,就发条短信过来,如果有1000个人,都想看这个书,我们就可以去跟出版商谈,让他授予我们数字出版版权。”

  但出版界的有关人士觉得这种想法有点天真。中国出版发行集团数字传媒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魏凯告诉记者,不管介质怎么变化,未来还是内容为王的年代,“内容提供商怎么可能将这样宝贵的资源拱手相让呢?”

  很显然,在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终端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没有完成之前,在纸质书和网上电脑阅读中间,电子书还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问题二:会不会又是一个“商务通”?

  据了解,现在市场已经成型了的电子书品牌已有十几家,更有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华为、方正、长虹、华硕在内的近百个品牌都计划涉足电子阅读器市场,再加上外资品牌及珠三角大量的“山寨企业”的进入,可以说电子书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时代。

  这种场面不禁让人想起十年前的商务通。“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当年这样的广告词传遍街头巷尾,以商务通为代表的PDA电子产品在市场上迅速走红,众多企业一股脑加入这一战场。但由于产品定位不清晰,消费者数量在机械性猛增后逐渐对此失去兴趣,这类产品也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一些市民表示,其实现在阅读的途径也有很多种,在纸质阅读中翻阅书籍的体验无可替代,“读书还有书香,这个电子书就没有吧?”还有读者指出,要论携带便捷,现在的纸质书及手机阅读都能满足,况且“你虽然书有千万册,可我一会儿工夫能读多少呢?”

  问题三:价格凭什么这么贵?

  现在的电子书市场上,动辄就是两三千的售价。一些受访市民表示,价格如果在七八百元还可以接受。“3000元,我拿去买100本书精读,足够了。”在文博会现场一位刚看了电子书的沈先生摇头说。还有一位大学生说:“两三千,都够买台笔记本,比这个实用多了!”

  实际上,国外的手持阅读器折合成人民币也才1000元多一点,所以连电子书业内人士都表示,目前的价格有点虚高。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美国亚马逊公司的kindle之所以销售火爆,很重要的原因是价格。国外的图书售价本身比较贵,而在亚马逊下载图书的价格约是纸质图书的一半,所以下载书籍加上终端的价格总体来说比买纸质书便宜。

  不过,对于手持终端的售价问题,厂商大多表示不必担心。“我相信价格在一两年之内会降到千元以下。”方正集团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然而,对于进一步的图书下载收费,市场上却并未形成统一意见。“如果定价太高,读者不满意,而如果定价太低,版权又很难拿到。”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图书的印刷成本占到了20%左右,还有40%~50%的利润被中间商拿去,如果能通过电子书直接在出版方和读者之间建立通道,阅读的成本肯定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