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宝安区一家文化单位的领导找到他,原来,是因为儿子马上就要结婚,想托刘成办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喜报”。“你以前做过编辑工作,又熟悉当地的风俗,这“喜报”只有你才能办好。“领导说完,将一些结婚之类的照片和其他东西交给刘成。刘成觉得一定要把这份“喜报”办好。
这次,刘成从经理手上拿到了600元“制作费”。虽然钱不多,却让刘成得到了启发,他想,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商场开业,还有结婚纪念、毕业纪念、满月纪念以及老人祝寿等相关内容的活动,如果自己将业务面拓宽,那将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啊!
涉及的内容多了,刘成才发现自己以前所学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用。为了将纪念系列“报纸”办得更吸引人更有特色,毫无美术基础的他开始猛补美术基础课,他还经常翻阅各种漫画,卡通画、连环画以及体现民俗风情的国画和油画。他将各种绘画法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报纸”创作中。与此同时,他还买来唐诗宋词、名人名言、谜语对联等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文学精华,将其融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纪念样报更具内涵,更生动有趣。
这样,刘成又为松岗镇一家服装商城制作了一份开业庆典“报纸”,为西乡镇两家餐馆制作了开业庆典样报……
后来,刘成又买来摄影机,在为别人做“纪念报”的同时,还为别人拍具有收藏纪念价值的VCD。
生意红火。
刘成对“报纸”内容的设计却丝毫没有马虎。即使同一行业的“报纸”,他都尽量避免图片文字重复雷同。他还根据顾客的经济收入情况,推出了平装版和精装版两种“报纸”,让顾客有选择的余地。
“小报”圆了创业梦
找刘成“办报”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最初的宝安区辐射到周边的龙岗区、南山区、福田区和盐田区等地,有些东莞和惠州的顾客都慕名找到他“办报”。定单多了,由于人手不够,刘成就将接到的定单交给一些报社做,他告诉对方主题,提供相关的各种资料,办好后由他最后“定稿”。
然而,刘成“办报”并不是一帆风顺。在经营过程中,也曾遭遇过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2005年元月。他接了福永镇一位新婚夫妇的“满月报”订单。刘成经过几天的策划,又到印刷厂印样报。按照顾客的要求,他印了1000多份“满月报”,可当他将样报交到顾客手上时,他们的孩子却不幸夭折了。刘成见此情况,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还有一次,一位新婚夫妇在婚前预订3000份“喜报”。当刘成圆满完成任务时,对方却因种种原因分手了,刘成为此又损失了一大笔钱。类似的事情发生了数起,刘成劳民伤财不说,还被亲朋好友讥笑为“傻冒”。后来,他采取先交押金后制报的办法,虽然避免了风险,但生意却因此少了许多。
在刘成办“绝版报纸”的同时,深圳相继也出现了几家类似的机构。一时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刘成自始自终以高质量、低收费的服务理念经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5年6月17日,一位广州的集报收藏者慕名找到刘成,对方出1000元欲买他1000多份内容不同的报纸,并且说集报爱好者们热衷搜集创刊号,而他的这些报纸既是“创刊号”,又是“终刊号”,可谓举世无双的“绝版报纸”。
刘成由此受到启发。后来的时间里,他找到许多集报网站,然后在网站上推广他的“只一期报纸”。他的帖子发出之后,全国各地有150多位集报爱好者与他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刘成定期向他们提供不同内容的新“报纸”。成本1元的报纸,他便以10元的价格卖给集报爱好者,仅此一项,刘成就稳赚了2万多块钱。
如今,刘成成立了自己的“绝版报纸”工作室,请了两名下岗工人做帮手,他的业务遍布广东各个县市,月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以上。
报刊杂志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皆是,且价格低廉。刘成却以“报纸”为载体,赋予它独特的内容,由此开创了一番事业。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转换角度去思考,在旧的行业上也能发掘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