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合伙人散伙分手是常态
关键词:创业,合伙,散伙,分手,团队
现在全世界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两个人的家庭都不能保持长期在一起,作为企业来说,它的复杂程度、遭遇的挑战、遇到的问题远多于家庭,两者之间应该是几何级数的差别。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分手是常态,不分手才是怪事。

  创业是不可预期的,分手是常态,关键是怎么分要在创业之初讲清楚

  现在全世界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两个人的家庭都不能保持长期在一起,作为企业来说,它的复杂程度、遭遇的挑战、遇到的问题远多于家庭,两者之间应该是几何级数的差别。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分手是常态,不分手才是怪事。

  2002年初,哈佛大学两位教授做了一个研究,他们调查了5500多家创业型的企业,其中约有44.6%的创始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被董事会踢出局。这说明创业分手并不仅仅在中国高发,这也是全世界创业型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创业分手的演进其实并没有明显的进步轨迹,分手更多牵扯到的是人性。社会在发展,但人性基本不变。创业搭档分手基本上有四大原因:

  创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不能预测今后将发生什么,正因为不能预测未来,创业伙伴之间对未来的期望值就不能事先预设,这就导致大家对结果期望不一样。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时,有些人的期望值可能满足了,有些人的期望值就可能没有满足,甚至有些人的期望值可能变化了。不满足的人最终就将离开企业。

  创业者的适应能力并不一样。企业发展要经历许多阶段,种子期、发展期、成熟期等。这几个阶段对人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对团队合作的方式、角色分工的要求也不同。每个人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能力不同,这就导致有些人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有些人跟不上。当他们的矛盾出现时,自然就会分手。美国有一个长达28年的跟踪数据显示,美国私有企业增长最快的数千家企业里,平均创业年龄为39岁。

  制度缺陷。在荣昌和真功夫的案例中,分手过程都很惨烈,归根结底这是企业内部制度问题导致的。在发达国家,尤其像美国,创业伙伴首先会签订一个发起人协议书。协议书的内容一般有十几章之多,未来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东西都会在其中界定下来:比如说谁拿多少股份,这个股份是一次性给你还是分期给你;你需要在这个企业工作多长时间,中途要退出的话,怎么退出去;在这个公司期间,能不能做竞争性工作……这些问题,中国的创始团队早期根本不会想,他觉得几个哥们儿一起干就干了,早期的协议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在西方做的比较好的例子是,创始人股权会有一个分期兑现的过程,假设你要拿25%,要求干五年,每年5%。如果你三年后走了,就只能拿到15%。还有一种情况是,预留一部分股权给未来的新团队成员。其实荣昌和真功夫都是面临这样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刚才说分手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但是中国式分手为什么这么血腥呢?因为我们的创业者创业心态都有问题。很多想创业的人,他都有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他觉得必需把企业做大做长,创业价值观很单一。我有一个朋友,他26岁创业,做了三年,因为他没几年工作经验,最后董事会就把他撤了,请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做CEO。四年以后,企业做得很大,大概3亿多美元卖掉了,他自己赚了大概2000万美元。在美国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是在中国这可能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他没有绝对掌控企业。这其实是最普通的帝王思想的引申。斯坦福的一个教授有一次和我谈到乔布斯和苹果,他说如果一个企业如此依赖他的CEO,我认为这个CEO是非常失败的。我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企业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做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再是创业者个人表现的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