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下能帮你成功投资
关键词:情绪,管理,帮你成功,投资,选择
因为股价波动是公平的,人人进入股市面对的都是一样多的选择、一样的价格起伏,同时间交易不可能谁比谁多出分毫。但若有情绪参与其中就不然了,原本计划卖出,可能因为偶听了一个消息就选择买入甚至被套;也可能是从未进行过投资的人,就因为买了几只股票赚了钱,就以为自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股坛奇才。

  在2008这样的弱市中,依然有人股票投资可以赚到30%以上?表现最好的基金年化收益也只有13.83%,个人投资者如何做得更好?其实在投资过程中于股价的波动影响反倒其次,最害怕的是受到心理情绪的控制,比如:人云亦云、恐惧和冒冒然。

  因为股价波动是公平的,人人进入股市面对的都是一样多的选择、一样的价格起伏,同时间交易不可能谁比谁多出分毫。但若有情绪参与其中就不然了,原本计划卖出,可能因为偶听了一个消息就选择买入甚至被套;也可能是从未进行过投资的人,就因为买了几只股票赚了钱,就以为自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股坛奇才。

  在进行投资之时,不妨自检一下是否有以下的情况出现在自己身上:

  人云亦云:典型的“人群效应”,金融股和能源股就是最典型的人云亦云。

  恐惧放大:一旦有利空消息传出或是小小的风吹草动,立即平仓忘了最初的投资目标。心理学家说,当人害怕的时候,最好能先问问自己在怕什么。

  永无止境:你经历过大赚大赔?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我控制力,而不是被金钱控制,记得《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么?美人的另一面就是骷髅,赢得的另一面是风险。

  事实上,在投资策略之上结合有效的情绪管理,就可以规避掉75%~80%的市场风险,投资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但却对“控制”二字要求甚高。

  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模型

  人民大学教授陈彦斌曾对“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他的模型显示:投资者的情绪波动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要远大于对债券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债券呈现出来的价格曲线变化更平滑。

  均衡资产定价模型

  1.偏好结构:

  投资者选择符合预算约束方程的消费和资产组合来最大化效用水平(Epstein-Zin效用函数已证明),资产和收益的欧拉方程可以表示为

  2.均衡股票价格:

  均衡股票价格表示为红利和投资者的主观偏好参数的函数

  说明:

  1.模型得到了基于递归效用函数的均衡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的显示解,将它们表示为投资者的情绪参数的函数。

  2.由于低轨效益函数可以将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分解为风险规避和跨其替代弹性两个系数,所以共有三个偏好参数来描述代表投资者的主观属性。

  3.通过对六种情绪波动弹性,研究了情绪波动对股票价格和债券价格波动(公式省略)的影响,发现对于来自单个偏好参数的情绪波动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都要远大于对债券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为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性提供心理层面的解释。

  4.对于股票价格的波动而言,主要是贴现因子的波动会导致非常显著的股票价格波动;风险规避系数的波动对股票价格的波动的影响非常小;跨期替代弹性的波动影响虽小却不可忽略。

  上述模型提供的一堆复杂的运算,其实解释的只是一个道理:投资者情绪波动会对投资行为造成影响。

  信息缺乏者的“过度自信

  在对投资行为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苏黎士大学的实验经济学软件包z-Tree曾安排了一个40人参加的八个实验局的实验,表明投资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实验开始前,被试者被分为内幕交易者(提前知道最后的回购价格)和非内幕交易者,他们无偿获得一定数量的资本金和股票,这些资本从一个交易时段带入下一个交易时段。随着市场交易的进行,被试者持有的资本金和股票不等于初始资本金的数额,而是等于初始资本金加上市场交易后累计的资本收益或资本损失。实验结束时,以统一的价格回购被试持有的股票。实验结果是:

  1.当内幕交易者人数较少时,交易价格明显地长期偏离股票的基本价值;当内幕交易者人数曾多时,内幕信息可以通过交易活动“泄露”给市场的其他交易者。

  2.信息缺乏的非内幕交易者有“过度自信”的表现。

  3.被试者对股票交易价格的预期符合适应性预期模型。

  投资者的系统性行为偏差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表现出系统性行为偏差(behavioralbiases)——倾向于投机持有高风险股票、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指投资者趋于较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这是这种投资行为偏差导致投资绩效差强人意。数据分析显示,个体投资者买进的股票比他们卖出的股票的年市场调整收益要低8.4%。

  西方金融学者实证分析投资者交易帐户数据,显示,最广泛的行为偏差是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

  人民大学的汪昌云和厦门大学的孙谦两位老师曾就国内市场投资者行为进行过分析,发现个人持股比例较低或有较大幅度减持的股票通常比持股比例较高或出现较大幅度增持的股票在未来的3-6个月中具有较高的平均收益。例如,投资者卖出的股票组合比他们买进的股票组合在随后3个月和6个月中的收益平均分别高出2.5%-4.2%(年收益率为5.0%-8.4%);而且,在牛市时投资者的强烈过度自信会引致比在熊市时更糟糕的投资绩效。在牛市中,个人持股比例增持最多的股票组合在未来6个月中的市场调整收益比同期减持最多的组合平均低5.7%(年均收益为11.4%);而在熊市中,个人持股比例变化不同的投资组合之间的股票收益几乎不存在差别。

  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上两个实验表明,有效的情绪管理起的作用超过我们普遍以为的那样。采访显示,世界上最优秀的投资家的投资理念、投资技巧千差万别,但方法论却出奇的一致——没有规则获利就无从谈起。

  在投资行为的最初,参与者和第三方(中介机构、咨询机构和传媒)都过多地强调了投资技巧和资产分配的问题,却忽视了情绪在其中的作用,比如:

  开始投资的原因是什么?投资人最大的担忧?他的主导人格是哪种类型?

  说起来,投资的原理非常简单:低买高卖。但实现的关键却是过程的控制,而整个过程的变化都依赖于投资者也就是个体进行。心理学说认为,主观情绪无法消除,举例说:股价下跌的时候价格变低,但持续下跌的价格会引致恐惧情绪,进而买入行为;反之,贪婪会驱使你在交易价格不断抬高的过程中进行买入。正是情绪的存在,导致从股市中投资获利的难度超过了“有效市场”的假设情况。其投资行为表面上是由你来实现,其实其主导意义的是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