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购:自有品牌“升级”农超对接
关键词:品牌升级,农超对接 ,品牌蔬菜,带给消费者
与此同时,自有品牌的开发,意味着Tesco要把最低价的形象带给消费者并长期维持,但Tesco同样还需要把高于市场上质量标准的品牌蔬菜带给消费者,后者意味着Tesco必须花费更大的成本经营去加强更好的质量选择,同时给予农户的采购价格以相对高的承诺。“怎么实现对消费者和农户两头的承诺,成本经营的平衡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点。” Dave Langton说。

   近日,上海早晨7点半左右,Tesco(乐购)上海松江店刚刚开门,数百名排队等候的顾客涌入店内,直奔生鲜区抢购海报上的促销蔬菜。在这些青翠欲滴的新鲜蔬菜包装袋上,除了打印有生产日期、价格等内容外,蓝红相间的“Tesco品牌”商标赫然醒目。

    众所周知,自有品牌商品是Tesco能稳坐英国超市头把交椅的秘笈所在,也是众多超市冀望提升盈利增强竞争优势的砝码。在当前众多本土、外资超市纷纷尝试“农超对接”的发力中,Tesco中国头一个把农超对接项目“升级”到自有品牌蔬菜开发的地步。

    Tesco亚洲区生鲜蔬果专案负责人DaveLangton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专访时说,从头到尾全程监控生产自有品牌蔬菜能使超市更好地把控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也能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节省更大的成本,从而保证强有力的竞争力。

    种植基地按需生产

    按照当前大多数的农超对接流程,蔬菜先由农户自主种植,然后超市按自己的要求采购再拿到超市进行销售,简言之就是“农户种、超市收”。

    Tesco自有品牌蔬菜农户和超市的对接在路径上却与此相反,且流程更为复杂。

    复杂源自对接农户从挑选一粒菜种开始,Tesco便已介入其中并进行全盘的技术指导和定量规划。Tesco亚洲区生鲜蔬果专案负责人Dave Langton日前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的专访时说,“我们首先会选择具有较大规模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农场作为Tesco农超对接的合作伙伴,并对其进行相应改造和专业人员培训,然后提出种植要求和验收标准以及订单数量。”

    文头引得顾客抢购的“Tesco品牌蔬菜”采摘自Tesco上海青浦种植基地。这是Tesco在中国为自己的自有品牌蔬菜生产选择的第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基地拥有420亩地、总投资2500万元。上海市春鸣蔬菜专业合作社则是Tesco在中国种植基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

    2008年4月,青浦蔬菜基地开始投入使用。但在此之前,青浦基地却首先按照Tesco的要求进行了9个月的农田土壤整改。“这样,种植出来的蔬菜才能达到无公害标准。”Dave Langton说。同时,Tesco还在每块地整改之初就为其基本资料建档,并规划种植区域图。然后,春鸣合作社的农户根据Tesco规划好的种植区域图,按Tesco规定的量种植。

   “这正是Tesco种植基地模式最精彩的地方。”Dave Langton对中国商报记者介绍,土壤改造,告诉农户如何选种,以及包括在什么样的生产条件和季节气候条件下种植,对农药的管控,生产线的设计全程参与都是Tesco改造种植基地的关键。除此以外,Tesco专门的调研团队还会针对各个门店每天的各类蔬菜品类销售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得出准确数据,跟Tesco合作的农户就能按需合理排定蔬菜生产时期和数量进行专业种植。

    所谓的“专业种植”对于农户的要求也并不简单。“关于蔬菜种植标准,Tesco有11道严格的流程规范。”春鸣蔬菜合作社的农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Tesco甚至会建立起大棚“身份证”制度,对于大棚编号、种植蔬菜品类、负责人及种植日期,采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进行统购编码,确保蔬菜在管控之下成长。

    此后,经过农户加工处理并包装入印着“Tesco”标签塑料袋的合格品牌蔬菜通过Tesco自己的运输体系被存放到上海地区的生鲜统仓,在这个统仓里面,Tesco根据蔬菜、水产等不同品类进行分类仓储。随后,根据既定的品类和配量,这些蔬菜将再次通过Tesco自身冷链物流系统直接运输到其华东区的30多家门店。

    Dave Langton说,这与蔬菜原本历经层层中间商的传统“旅程”要缩减40%~50%的成本,而最终体现在卖场价格上至少降低20%。而Tesco自己解决的冷链物流更能减少损耗。“传统销售方式会产生约30%的蔬菜损耗。而直供后只需要按需生产,蔬菜损耗仅在8%左右。如果适当增加一些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但即使“旅程”到此,Tesco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Dave Langton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为了更好地管理整个流程,在蔬菜上市之后,Tesco还将通过定期走访合作方、定期实验室检测和年度工厂审核3个步骤来进行后期管理。

     传统农户采购“升级”

    “目前,Tesco仅有5%的生鲜产品是直采的自有品牌,希望未来2~3年内可达95%.” Dave Langton说,“我们希望将来提到质优价廉的蔬菜,就会想到Tesco,这就是我们的品牌。” Dave Langton说,Tesco还会把自有品牌蔬菜的开发平台不断升级,利用合作种植基地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

    显然,从“农超对接”发展到自有品牌建设,正是Tesco作为一个跨国零售企业的长远计划。在当前众多本土、外资超市纷纷抢滩的“农超对接”游戏中,超市企业都希望通过不同的对接模式计算最优的成本节省方案以求得最大的竞争优势。但,Tesco的自有品牌蔬菜开发却已走出单纯价格竞拼的套路,这显然已走在了所有超市的前面。

    以Tesco的青浦基地为例,和Tesco合作的上海春鸣蔬菜合作社同时也为沃尔玛和家乐福提供华东区的蔬菜,但区别在于,这两家超市并没有做自有品牌的蔬菜,而Tesco的计划是准备在青浦基地内发展到五六十种的自有品牌蔬菜。“最精准的环境,更大的成本减损,最重要的自我种植的方式,最严格管控的食品安全质量,对Tesco这样的国际零售企业而言,打下标签的形象远比单纯的价格竞拼重要。”Dave Langton说。

    而对于农户而言,由于所有蔬菜的去向和定价早在一年前就直接由Tesco卖场“定向”,所以春鸣的蔬菜生产量从以前的每天600~700箱直线上升到目前的每天3500箱,且很快就能销售掉。Tesco头一个已见效果的“尝鲜”实质上来源于传统农户对接采购模式的延伸和升级。

    此前的2004年,Tesco便如同其他超市一样看到了“农超对接”的巨大潜力并迅速开始在全国市场进行探索。“现在农超对接已成为Tesco农产品采购的首要模式。Tesco中国70%的农产品来自于农超对接。不仅如此,供应亚洲市场的国际采购直供中,16%的采购来自于中国市场。”Dave Langton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说,除蔬菜外,Tesco在全国各个区域还进行水果、肉类、水产的直采项目。

    而让人担忧的是,即使超市一直为直采农产品设定严格的准入“门槛”,但蔬菜瓜果的安全质量却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即使有Tesco从头到尾的标准种植监测和指导,最后通过检测的蔬菜也只能达到60%。

   与此同时,自有品牌的开发,意味着Tesco要把最低价的形象带给消费者并长期维持,但Tesco同样还需要把高于市场上质量标准的品牌蔬菜带给消费者,后者意味着Tesco必须花费更大的成本经营去加强更好的质量选择,同时给予农户的采购价格以相对高的承诺。“怎么实现对消费者和农户两头的承诺,成本经营的平衡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点。” Dave Langton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