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下岗工人的500万财富路
关键词:财富路,遭遇下岗,不丧志,不屈服,靠双手,路在脚下
下岗工人,打工仔,百万富翁,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在张强身上神奇变换。 一位遭遇下岗的普通中国工人,在十年间靠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财富佳话。
下岗工人,打工仔,百万富翁,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在张强身上神奇变换。 一位遭遇下岗的普通中国工人,在十年间靠智慧和汗水,书写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财富佳话。

  卖礼花淘到第一桶金

   35岁是一个男人事业上的黄金时期,而张强35岁的时候却碰到一个人一生中最可怕的事情--下岗。1996年6月,西北明珠乌鲁木齐已是热浪滚滚,张强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窿。 1978年参加工作,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了18年的他,企业军转民3年后,因举步维艰被迫裁员,终于让张强在这个夏天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已经习惯了在工厂干活,按月从工厂领工资的张强来说,离开单位该怎样生活,18年来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多月的痛苦和烦闷的折磨,张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在今后的日子里,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谋求生存、养家糊口了。 干什么好呢?在张强苦苦寻找合适工作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则广告,广东一家公司推出了无爆源环保型礼花产品,在全国各地诚征经销商家。这是一种传统烟花爆竹的替代产品,以无毒气体为发射动力,光亮型纸花碎片点缀、渲染喜庆气氛,发射高度达20~30米,适用于各种喜庆场合。当时,张强并没有在意。 “十一”来临前夕,乌鲁木齐市政府颁布了一项地方性法规,公共场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时的张强心头一动,想起了广告上介绍的礼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张强打通了广东生产厂家的电话。10天后,10只礼花样品寄到乌鲁木齐。张强立即行动起来,只要打听到哪家单位举办庆典、开业之类的喜事,就冒着炎炎烈日,一家一家地去上门推销。流汗不怕,让他受不了的是不断遭到的拒绝和白眼。要让人们认识、接受、使用一种新产品确实太难了。张强认真总结了几次推销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用户没有亲眼看到过礼花燃放的实际效果。之后,张强改变了推销方法。转机就出现在一家刚进驻乌鲁木齐的超市。开张前一天张强找上门,一个小伙子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听了张强的详细介绍,小伙子说:“等一下,老板马上就来!”受够冷眼的张强非常激动,当场免费试放了一只礼花,效果不错,老板爽快地要下了剩下的9只。这个月,张强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0只厂家赠送的样品卖了1360元,比他在工厂里当车间主任时的工资还多一倍多。 在往后的几个月里,张强继续推销这种礼花。但好景不长,十多种同类产品和有实力的礼仪公司,不约而同地纷纷拥挤进来。而张强所选择厂家的产品价格、性能、广告、营销手段都没法同竞争对手相比。他还是没有能够挣到更多的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直到身上仅有800元钱的时候,张强想,我必须寻找新的机会了。 1997年春节一过,张强无可奈何又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

    台企里的金牌员工

    人说深圳遍地是黄金,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弯腰捡到的。到了深圳,张强才知道对于只有一张高中文凭、年过三十的自己,深圳的机会并不比乌鲁木齐多多少。人才市场里,各用人单位打出的招聘广告上几乎都有这么两条:大专以上学历,三十岁以下。 举目无亲的张强整整一个月没有找到工作,眼看口袋里的钞票已所剩无几了。一天,一张不起眼的招聘广告吸引了他的视线。这家名为再生能源科技公司的单位招收员工没有学历和年龄限制,唯有一条就是要求能吃苦。张强毫不犹豫地找上门去,原来这是家废品收购站,工作很简单:到深圳市内各宾馆、酒楼、餐厅 收购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 工资多少都没有讲,张强啥话没说就干了起来。水土不服,身上起了疙瘩、腿上长了疮,张强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没日没夜,精神抖擞地骑着辆破烂自行车,不管刮风下雨,往返于宾馆、酒楼、餐厅和公司之间。第一个月他挣了900元工资。这是张强到深圳挣到的第一笔钱,得来太不容易了。 900元钱在深圳仅仅能够维持吃和住,但张强总算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了。期间,张强始终没有放弃改变现状的念头,总相信自己会有机会的。不过这段经历给了张强了解、认识、熟悉特区的机会,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三个月后,张强到一家新建的生产珍珠奶茶饮料的台资公司去应聘营销业务员。也许是张强的勇气起了作用,台湾老板当场决定聘用张强,在这家公司的三十多名营销业务员中,张强是唯一年龄在30岁以上的一位。 经过一个多月的封闭式的强化培训,各路人马按计划分头分片上市场开拓业务。公司的做法是先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营销业务员寻找合适的大商家,通过 一、二批经销商把产品推向零售终端。产品投放市场后销售很不理想,这大大出乎预料,老板整天心事重重。这时张强想起以前到宾馆、酒店、餐厅搞收购时,服务员常常埋怨商家送货不及时的情景。于是,他大胆地向老板建议,越过一二批商家直接向宾馆、酒楼、餐厅供货;成立配送中心全天候24小时响应服务。这也许是快速打开市场、增加销量的一个机会。这一回,张强独辟蹊径的生意灵感获得了可观的回报,第二季度仅宾馆、酒楼、餐厅的销售额占就全部销售额的68%。由于宾馆、酒楼、餐厅是中高档消费者经常光顾的场所,在消费市场中处于引导者地位,这样一来,随之带动了其他渠道的市场消费,整个市场就这样不经意地给做活了。张强独创的这种市场操作模式[FS:PAGE],公司又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和完善,被确定为样板市场,在开拓其他地区市场时,如法复制,都获得了成功。 年底,公司台湾总部老板来到深圳,授予张强”金牌员工”荣誉称号,享受终身员工待遇,并当场奖励现金5万元。

  打工学艺 成就创业梦

    这段苦乐经历磨练了张强的经营意识,也使他学到了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张强并没有满足,一直希望能够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发现,在经济发达的深圳,遍地是高楼大厦,与之相配套的“物业清洗保洁美容"正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他自己就亲眼看见一些小小的保洁店很快扩展了门面,增加了员工。这些眼皮底下的成功案例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张强那颗不安份的心。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回乌鲁木齐,自己创业。 1999年5月,张强谢绝了台湾老板的再三挽留,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和待遇,怀揣在深圳打工挣来的12万元创业资本,回了乌鲁木齐。 一个多月的市场调查,张强跑遍了乌鲁木齐的角角落落。他兴奋地发现,“物业清洗保洁美容"在乌鲁木齐竟然是一个市场空白,没有一家物业清洗保洁美容店,而数十亿平方米的高楼大厦、数千万计的中央空调和办公场所,急需”美容”。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和财富,张强率先一步踏进了乌鲁木齐”物业清洗保洁美容”业的大门,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者。 张强汲取第一次推销礼花的经验教训,决定必须选择一家设备和技术一流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为此,他到上海的一家美国物业保洁清洗专业公司去打工,做了一名普通员工。这家公司在物业保洁清洗行业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业务范围广泛,设备、技术和经营模式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打工期间,张强一面拼命工作,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和经验。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开张业务了,就与美国老板谈自己在乌鲁木齐开物业清洗保洁公司的想法。美国老板面对这位打工挣钱还学技术的中国人惊讶得合不拢嘴…… 1999年8月份,中美合资“乌鲁木齐市特洁物业美容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美国公司 占15%的技术股。

  优秀服务好口碑 坐稳领头羊

    创业是甜蜜的,更是艰辛的,走好第一步是关键。公司在用人上,张强一改时下不少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做法,他更强调实干,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清洗行业对工人的知识水平要求不高,但责任心必须强,能够吃苦,这是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凡是尝过下岗、失业滋味的人,都能珍惜第二次就业谋生的岗位。 张强独出心裁,聘用5名下岗职工开始自己创业。兵贵神速,初始创业,摆在张强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人们认识、接受“物业美容”,在短期内快速占领市场。当时,张强已经没有资金做广告,经过一番认真思考,他觉得用户的口头宣传就是最好的广告,决定从树立“榜样”用户入手,实现突破。 一次,张强到乌鲁木齐市一家最大的宾馆联系业务,连续几次都没有成功。一天,他坐在大厅里等候宾馆的业务主管,发现里面的高档豪华沙发、茶几、柜台以及地板,虽然表面上干干净净,但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污垢却非常醒目。灵机一动,张强觉得机会来了。与主管见面后,他主动提出义务为宾馆大厅清洗美容,宾馆爽快地答应了。晚上12点多钟,张强和5名员工仅用一个小时就使整个大厅变了个样。第二天,宾馆的李总经理陪几位重要客人经过大厅时,发现这里已焕然一新,心情格外舒畅,破例主动打电话约张强洽谈整个宾馆清洗保洁美容业务。 张强开公司第一个月,第一笔业务,纯收入达到6万元。之后,通过李总经理的宣传和介绍,张强相继承揽了其他宾馆、金融单位、车站的大型清洗保洁美容业务,迅猛的发展势头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源源不断的客户和高额利润,帮助张强在资本较少的创业初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张强在后来日渐竞争激烈的乌鲁木齐“物业美容”业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为了扩大业务,2002年夏天,张强开始涉足“家政美容”领域,在社区设立“家政美容连锁店”,靠价格和服务争取客户。在个别商家以次充好的时候,张强坚持保证质量,同时在快速服务上下功夫。他率先在乌鲁木齐同行中引入客户关系管理,将所有的客户资料集中管理,定期回访,老顾客优惠,与客户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给各物业单位派驻长期专业保洁员,解除客户后顾之忧。这使他的公司逐渐占据了乌鲁木齐物业美容业领头羊地位,享有“物业美容大师”盛誉。如今,张强已经开了9家分公司、30家社区连锁店,有员工300人,总资产超过500万元,没有一分钱的负债,没有向银行贷一分钱的款。 “特洁”的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2003年,张强计划向省内外推广直营连锁店和特许加盟店;公司与乌鲁木齐工业学院合作,创办物业清洗美容技校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公司创办了乌鲁木齐市首家民营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数百名下岗职工通过这里的专业技能培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2006年年初,张强作为乌鲁木齐市下岗职工再创业的代表到电视台做客。谈起自己的创业和经历,张强显得平和平静,面对摄像机镜头,他自豪地说:“下岗不可怕,灰心最可怕。不丧志,不屈服,靠双手,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