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成为中国的首富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应该脱离实体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一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
互联网创业的速度无疑要大大高于传统产业。1999年马云创建的阿里巴巴[13.36 -7.48%],经过3年时间就达到了收支平衡。更为重要的是,马云以互联网的方式为传统产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让互不相识、远隔万里的企业之间实现了低成本的商业合作,为万千商人提供了崭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而他的淘宝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网购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2009年度,淘宝网2000多亿元人民币的网购交易额,使淘宝网上商城成为中国零售业的巨无霸。马云创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企业、商家和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强大无比的销售与购物的平台,这个强大的平台每年的高速成长态势,使马云登上中国首富宝座只是个时间问题。
1995年,丁磊在辞职离开宁波电信局后南下广州,在两年中先后跳槽三次,怀着对互联网的痴心,1997年年中他下定决心单干,创建了网易。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网易逐渐成长为中国最知名的门户网站,通过售卖网易邮箱系统和广告,丁磊快速积累起了原始资本。2000年,网易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随后在短信、网络游戏业务方面高速增长。2003年,丁磊以10亿美金的身价成为中国第一个靠做互联网,并在短短6年就登上首富之位的创业者。
丁磊的传奇故事在陈天桥身上再次上演。这位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在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进入上海陆家嘴[18.95 -4.05%]集团工作,后被委以副总经理的重任。在陆家嘴的5年中,陈天桥零距离地接触了互联网,对网游爱好使他成了狂热的游戏大玩家。在1999年的互联网热潮中,陈天桥创建盛大网络,并很快得到中华网[4.01 -3.61%]300万美元的投资。中华网撤资后,善于发现机会的陈天桥立即引进韩国的《传奇》等网络游戏,拯救了濒临关门的盛大网络。2002年,主营网游的盛大实现利润1个亿。2004年,前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加盟盛大后,推动盛大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陈天桥以150亿元的身价荣登中国首富,成为继丁磊之后的浙商第二位首富。
而目前处于潜伏期的孙德良并不为业界人士熟悉,他在互联网领域开创了垂直专业门户网站的先河。1998年,孙德良受其在化工企业上班的同学收集的全国上千家化工企业老板名片的启发,创建以服务化工企业为主体的垂直专业门户网站中化网,成为化工行业的门户平台。孙德良先后并购了中国纺织网、国际纺织网、中国医药[22.01 -3.68%]网和中国农业网等多个国内外知名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其公司“网盛生意宝[23.01 -4.32%]”成为中国最大的垂直专业网站开发商。近几年,孙德良在北京、上海、广州、韩国、美国、欧洲等地遍设分支机构,形成辐射全国及海外的市场和服务体系。有业界人士认为,孙德良开创的垂直专业网站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又一个“富豪批发站”。
浙商前路仍迷茫
传统产业和新经济催生的浙商富豪还能延续他们的传奇吗?
浙商研究专家、浙江大学经济学教授史晋川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浙商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做实体产业情有独钟。浙商基本上都是通过做实体产业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形成商业资本的,这一步浙商做得非常成功;然后他们将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这第二步也是很成功的。“但是在近10年中,能把产业资本转为金融资本,再积聚大资本并反馈回来发展大产业,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成功案例和迹象。”史晋川教授表示。
其实,浙商一直在努力着进行或大或小的改变。在航空领域,王均瑶从包飞机到创建吉祥航空,成为民营航空中的耀眼的一员;由小信用社发展而来的银座、泰隆等民营银行经过多年的坚持,进入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广设分行,不断取得金融业方面的突破;新湖集团的黄伟打造的“新湖系”开始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郭广昌的“复星系”早在3年前就在资本市场形成了涵盖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庞大产业链条,商界常青树鲁冠球的万向集团在4年前也开始将触角伸向金融、农业等领域,并扎稳了脚跟。雅戈尔[11.26 -5.06%]集团李如成制定的“三驾马车”战略——服装、房地产、投资金融三大领域业已取得较好的整合成果。在互联网领域,陈天桥、丁磊、马云、孙德良也不断在自己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并随时兼并关联企业进行扩张,以稳固自己的地位。
对于浙商一直尝试在经营领域进行的一些新突破,史晋川教授认为这是对原来的体制、产业准入等管制的一种挑战,比如在基础建设等方面,民资也千方百计进入“跨海大桥”这样的项目。
“浙江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浙商普遍想进入新产业、新领域,但碰到了两个现实问题。”史晋川教授认为,首先是面临国家的准入难题,在某些产业,国家的政策表面看来是准许进入的,但实际上仍存在天花板、玻璃门。国家允许准入的一些产业,一般有较大的资金或规模经济的门槛要求,这些门槛未必是国家政策有意识地阻碍民企进入,但其产业确实与其规模经济要求相适应,比如煤炭业。第二个难题则是融资手段的缺乏或者落后。当有机会进入新产业,但浙商往往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缺乏相应的理念去做资本家融资的事情。这必然导致浙商力量的分散。
史晋川教授表示,“把分散的产业资本集中起来成为金融资本,然后转换成为大的产业资本,在这个能力上我认为浙商是存在问题的。”
浙商的心态比较现实,他们缺乏做资本家的雄心,即使他们做资本运作,最终也都还是要回归实体产业,最典型的莫过于“丁磊养猪”。因为“他们对具体的产业都太软”,史晋川教授直言,浙商目前的实体产业距离“企业安全”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形势下即使要真正做大做强实体产业,也离不开“资本”。因此这几年尽管浙商在努力发展,但对于整个浙江的经济转型形势,却没有很大的亮点。“这显然和资本及融资方式有关,浙商是很成功的商人、企业家,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应该可以脱离实体产业成为更高层次的'资本家’,这是浙商转型的一个方向,也是浙江整体经济突破的一个方向。”史晋川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