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应对之策
关键词:当前,就业,形势,应对,政策,措施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前不久,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前不久,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
 
  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开阔思路、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今天刊发的几位专家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迅速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出口下滑,对就业造成了很大影响。这表现为: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在劳动力市场上则表现为,2008年第四季度的用人需求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人员的数量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的比例下降到0.85的低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也同比增加了0.2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对农民工影响最大。在城镇用人需求有较大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现象比较普遍。在2009年春节返乡的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这种情况是多年来没有遇到过的。

  其次,影响存在滞后性。按照我们过去研究的经验数据,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当期,而且往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够完全显现出来。尤其是我国外贸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出口贸易的大幅下降,出口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将有较大下降。

  第三,范围可能不断扩大。社会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巨大作用,产业链已成为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依托。而产业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链条上的其他环节受到冲击。在近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并成为“世界工厂”。我国不仅是产品的加工方,也是原材料以及劳动力、能源和运输的提供方。这意味着,外贸出口的减少必然会对非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并影响这些领域的就业稳定。

  第四,存在出现对就业挤压效应的危险。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本来就很紧张,目前局部地区、行业的就业形势进一步紧张后,可能会导致整体就业形势更加趋紧,也可能会导致劳动者心理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减少消费,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增加。

  综上所述,今年就业工作面临的困难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央的决策部署,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稳定就业。稳定就业能够防止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对此,中央提出了“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的政策措施,即通过在一定条件下允许困难企业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为困难企业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以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以及企业与员工双方平等协商等措施,减少就业岗位流失。

  扶持就业。通过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扶持劳动者就业,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也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不平衡情况下稳定就业的必然选择。这包括:采取完善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和税收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通过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促进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统筹就业。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进一步紧张的情况下,需要统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的就业工作。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达到610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应落实中央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提高就业能力。在采取刺激就业需求政策不能满足劳动者就业需要的情况下,对他们提供特别职业技能培训就成为一条缓解就业紧张、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应通过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通过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通过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留在城市里的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通过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改善就业服务。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不断提高县、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发挥公共就业服务的示范、指导作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以增强人力资源市场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