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小夫妻携手返乡创业
关键词:创业,养殖,致富,特色,养鸡
在社旗县兴隆镇后丁村,外出务工农民窦军旗、唐静云夫妻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发展特色养殖,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事情在社旗城乡传为佳话。他们不仅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还以其逆流创业、回报桑梓的吃苦奉献精神感召了不少农民工,使他们告别了外出打工的漂泊生涯,走上了返乡创业路——

    在社旗县兴隆镇后丁村,外出务工农民窦军旗、唐静云夫妻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发展特色养殖,脱贫致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事情在社旗城乡传为佳话。他们不仅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还以其逆流创业、回报桑梓的吃苦奉献精神感召了不少农民工,使他们告别了外出打工的漂泊生涯,走上了返乡创业路——

    一排排粗壮的速生杨诉说着艰苦创业的故事,一只只生态鸡演奏着小两口勤劳致富的乐章……在社旗县兴隆镇后丁村窦军旗夫妻创办的“生态养殖场”内,正在忙着装运鲜蛋的窦军旗喜滋滋地说:“林子里放养的生态鸡是绿色无公害的,一上市就很抢手,这车鸡蛋早就和南阳一家大宾馆结了‘娃娃亲’,人家提前一个月就和俺签订了供货合同。”

    据了解,几年前,28岁的窦军旗与太和乡女青年唐静云喜结良缘。尽管他们的生活还算幸福,但小两口还是满怀期望地踏上了外出打工路。两人虽然南北分飞,殊途创业,但共同的心愿是靠自己的打拼来建造幸福家园。

    然而,在外奔波几年,挣钱多少不说,他们感触更深的是那种寄人篱下和脚下没根的漂泊生活。

    “以前俺爱人是在北京打工,搞室内装修,我在江苏打工,俺俩觉得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就合计着回来搞个自己想干的事儿。”唐静云静静地说着。

    2007年春,窦军旗、唐静云在电话中一商量,双双从外归来。他们走下长途汽车,闻着家乡泥土的馨香,经历了沿海及大都市思想文化洗礼后的小两口,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在家干一番事业的愿望。他们把目光瞄在了养殖业上。

    “这两年一直都提倡农民搞养殖业,俺俩回来之后,他对养殖也比较感兴趣,这就想着办个养鸡场。”唐静云说。

    但办场养殖谈何容易?他们从一开始就遇上了不少困难:资金积累有限、创业资本不足、管理技术缺少……

    “俺俩在外打工,攒的钱也不多,俺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当地政府,镇党委和镇政府协调信贷部门给俺贷了款,还帮助打了一眼井,给了俺们很大的支持。”窦军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镇里和村里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投资16万元的夫妻养殖场于当年顺利建起。为了掌握养殖技术,小两口轮流在家管理鸡场,轮流参加县乡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还到县内外的一些大中型养鸡场拜师学习,并订阅了多种养殖报刊。由于有了养殖技术,在当年家禽疫情流行的关键时刻,他们夫妻携手,破解了建场、繁育、防疫等一道道技术难题。他们不但在实践中掌握了系列化养殖每个环节的管理技术,并不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业务的科学对接和良性循环,养殖规模与生产效益一路攀升。

    “俺的养鸡场已经上了规模,算个中型养鸡场,现在存栏蛋鸡5000多只,繁育小鸡有2000多只,这都是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如今,在俺俩的带动下,周边村少说也有几十家想跟着俺学养鸡的……”唐静云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把握养殖技术与市场信息,窦军旗、唐静云夫妻加大科技投资,花费近万元购置了电脑并实现了宽带上网,通过网上浏览信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系统掌握了鸡病防治、饲料调配、鸡舍管理知识以及网上发布销售信息,成为当地首家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养殖场。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养殖场效益不错,不仅还清了所有的贷款,固定资产也达到了20多万元。下一步准备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窦军旗说。

    2008年春,窦军旗夫妻在致力于发展养殖经济的同时,尝试走种、养结合之路,引进种植“天演杨”优质树种近3000株,在全镇建起了第一“天演杨”经济林试验基地。杨树净化、美化环境,成为养殖场的天然绿色屏障,鸡粪是杨树的有机肥源,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他们饲养的土鸡和鸡蛋被誉为“绿色食品”俏销城乡,广受消费者青睐。回想起当年外出打工的经历,品尝着创业的成果,唐静云感慨万千。

    昔日的“南飞雁”变成了今朝的“金凤凰”。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养殖业蓬勃兴起,全村有100多位农民工返乡投资创业。憨厚老实的小两口成了当地人们的学习榜样和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