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王波终踏上创业路
关键词:创业,地震,培训,建材,门窗
“真没想到,在我快满40岁的时候,还能走上创业之路,实现自己的梦想。”15日,看着一车车的塑钢门窗从自己的公司运出去,王波十分满足地笑了。王波是绵竹东北镇联合村3组人。多年来,王波当过驾驶员,在厂里跑过销售,在建筑工地上打过零工,但他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当老板的梦想。

    “真没想到,在我快满40岁的时候,还能走上创业之路,实现自己的梦想。”15日,看着一车车的塑钢门窗从自己的公司运出去,王波十分满足地笑了。

  王波是绵竹东北镇联合村3组人。多年来,王波当过驾驶员,在厂里跑过销售,在建筑工地上打过零工,但他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当老板的梦想。

  去年发生的大地震,让王波家损失不小,“家里两层楼的房子损坏了,我也因为地震失去了工作。”震后的日子,他除了每天在汉旺当志愿者外,也在思考未来的路。

  “听说绵竹东方职业学校办了一个帮你创业的免费培训班。”一天,王波在和朋友闲聊时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王波和另外两个朋友到学校实地了解情况。原来,国际劳工组织为了帮助灾区群众实现创业愿望,在绵竹东方职业学校启动了“紧急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E-SIYB项目”。项目不仅为参训学员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资金支持。对王波而言,这是一次有可能改变他命运的机遇。

  去年10月,王波参加了东方职业学校的第一期培训班。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一些实用的创业知识,并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发现灾区的建材缺口很大。在老师的参考意见下,他最终选择了制作塑钢门窗的经营项目,制定了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和另两位合伙人共同创办了绵竹三合建材有限公司。

  第一步很艰难。为节省厂房租金,王波把自家住房的一楼作为公司的生产车间。他和合伙人凑了5万元买设备。没有多余的钱请师傅,王波决定自己琢磨怎么用设备。熬了两个通宵后,他终于生产出了第一件产品。

  通过观察、学习,“门外汉”王波的生产和安装技术越来越娴熟,订单也越来越多。眼下,光靠他自己一个人生产销售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他招收了几个工人,这其中有下岗工人和残疾人。“我不仅要自己创业,还要帮助更多的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在公司门口,王波贴上了一张“本公司招聘工人,欢迎下岗工人、残疾人加入”的招聘启事。

  从去年成立到现在,公司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多万,纯利润8万余元。如今,除了继续做好塑钢门窗外,王波还打算开发雕花等木制门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