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潮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关键词:创业,博士,海归,技术,知识经济
在江城创业的女海归,很少有打拼于传统行业者。她们相对年轻,基本上都是凭借手中的高新技术,剑走偏锋,靠聪慧的头脑和独特的眼光搏杀于市场。这一群集年轻、美貌、智慧与果敢于一身的人,正是知识经济年代最为美丽的“注脚”。

    江城女海归:创业潮中一道靓丽风景

    提 要

  留学热的背后是海归创业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武汉正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海归人员创业的又一片乐土。在目前回汉创业的近千名留学生人员之中,为数不多的女海归则是其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江城创业的女海归,很少有打拼于传统行业者。她们相对年轻,基本上都是凭借手中的高新技术,剑走偏锋,靠聪慧的头脑和独特的眼光搏杀于市场。这一群集年轻、美貌、智慧与果敢于一身的人,正是知识经济年代最为美丽的“注脚”。

    美女博士的高新科技它比黄金还贵

    每100毫克价值15美元。1克等于1000毫克。

    7月15日上午,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会计师吴静指着桌上的一盒“大分子试剂”对记者说,它的原材料就是普通的小麦,“这东西比黄金还贵”。

    吴静拿给记者看的那盒试剂,当日下午即已发往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生物实验室。货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8克。实际上,这个订货量,对于专业生产大分子试剂的公司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业务。通常情况下,这种大分子试剂,买家的使用数量大约在每次10毫克。
 
吴静所在的公司名为“百特纯大分子科技”。他们生产的这种昂贵的试剂,其使用者主要是与生物制药、生物实验有关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2007年初武汉“百特纯”投产之前,此类试剂只有德国和瑞典能够生产。

    不要以为“百特纯”是一家“大”公司,虽然他们现在的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000万,但它只有十几名员工,厂房则是设在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院的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实验室。

    百特纯的创始人张玫是个“海归”。博士,而且是名女博士,更是名漂亮的女博士。

    这位前武汉大学女排校队的主力二传手,今年还不到32岁。她在武大化学系一口气从本科念到了博士,之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目前身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农业部国家实验室做研究员的她,每天依靠网络视频连线武汉,指挥整个公司的运转。

    7月15日,张玫在越洋电话中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大型的生化公司。这个年轻的女生物学家和记者采访过的许多海归创业者一样,对待事业单纯而执著。学化学的她在开公司之前,对经营和管理一无所知。她手头唯一的武器就是技术。“欧美人都说中国货廉价,咱就弄个贵点的给他们瞧瞧。”她说。

    阳新女孩的突发奇想“舌头”上觅获商机

    初见阳新女孩田晚平,身材修长,秀发垂肩,施施然一清纯美女。要不是她自我介绍,还真难把她与“海归”联系起来。

    大学期间,田晚平喜欢与同寝室的姐妹一起泡司门口、江汉路步行街,但一般只逛不买,不过她擅长货比三家,给同学当购物参谋。

    2001年田晚平从湖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并没有投身求职大军——家人已安排她到荷兰留学,学习园艺与农业经济专业。在荷兰,90%以上的鲜花都出口,园艺专业非常热门。

    留学期间,田晚平到当地的牙医协会做兼职,由此接触到了一种刮舌苔除口臭的高科技产品——洁舌器。西方人喜欢吃甜食,牙齿难免会有问题,因此特别注重口腔清洁、护理,洁舌器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颇大。

    一天,正在摆弄洁舌器的田晚平突发奇想:“这种产品在荷兰很受欢迎,能否把它引到国内呢?”

    田晚平做了详细考察。2005年4月,她在光谷注册成立了现在的公司,专门生产洁舌器。

    2005年9月,田晚平跟温州一家企业定制生产模具,约定15天内交货。在温州的那天,暴雨倾盆。田晚平本要亲自去查看生产设备,可对方称,路还很远,怕她淋着雨。她心一软,就没再坚持。不料,对方一直拖到10月底都没交货,直到11月份她再次赶往温州查看时,才发现那家企业厂房的条件、设备根本达不到技术要求。

    “所有必需的条件、设备要求都当面交待过,但错在没去厂房实地核实。”一个环节的失误,就让田晚平交了十多万元的学费。

    但这时已有俄罗斯等几笔国外大订单等着回复。眼看交货日期日渐临近,田晚平心急火燎地赶赴深圳,找了一家专门做外单的厂家。虽然成本提高了,但质量有了保证,合作一直延续到今天。

    目前,田晚平公司的客户遍及荷兰、德国、美国、南非及我国台湾地区。

    一年多的试水后,田晚平找到了感觉,也有了十足的信心。做最大、最专业的口腔系列产品供应商,这是她的梦想。

    作为“过来人”,田晚平给留学生的建议是:多与当地人接触,这样可以接触很多信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后,说不定商机就在身边。”她说。

    电子专家的光谷速度创业中寻找“快乐”

    1969年出生的靳彩霞是国内光电子产业方面的知名专家。她和她的创业团队一起,在短短5个月里完成了原先预计得一年的工作。其效率之高、成效之显,被东湖开发区誉为“光谷速度”。

    靳彩霞,1997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德州技术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后。

    毕业后就留在美国工作,靳彩霞的年薪为7.5万美元——这样的起薪在当地也算中产阶级的收入了。而如果不回国内发展,她在美国的年薪现在估计已达到二三十万美元。

    “美国企业实际上很刻板,老板的意志必须坚决执行。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只能是想法而已。”她并没有感受到美国的“自由”,更多的只是一种无奈。

    2003年,在美国学习、工作7年的靳彩霞回到国内,任上海某光电子公司总工程师。当时,国内的半导体照明行业还是一片空白。在靳彩霞及其团队成员的努力下,硬是把原先半死不活的企业救活,并推动了半导体照明行业在国内的发展。

    2006年4月,靳彩霞来到光谷创业。

    创业初期,资金一时难以到位,靳彩霞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光,她与公司员工一起租房住,“两点一线,生活单调,但工作很充实。”

    从2006年8月至今,从厂房改造、设备订购、设备调试到生产工艺的调适,再到投产,不到5个月,靳彩霞和她的团队做了原先预计得一年才完成的工作。

    靳彩霞的家人现在还在美国,当初她回国发展时,家人不甚理解。“从美国,到上海,再到武汉,似乎是一步下一个台阶。但我不这样认为,”靳彩霞说,“在武汉,在光谷,我感受到是一种力量,发展的力量。在自己熟悉和热爱的行业里,能释放自己的能量和激情,这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买来的快乐。”

    在靳彩霞看来,过去干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如今从事的是一份前途无量的事业。

    柔弱女子的报国壮志发展才是硬道理

    彭华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她,对从商毫无认识,更谈不上兴趣,她毕业时的理想是在跨国公司做一名高级白领。但一切从2001年前后开始改变。

    1971年出生的彭华,1994年从清华水利水电工程系毕业,后来在中国水利水电三峡工程总公司上班。

    1997年,彭华辞职,只身前往澳大利亚求学。

    一年时间,便修完工程管理硕士课程,次年进入昆士兰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同时加盟了澳大利亚在工程领域内的最负盛名的澳大利亚国际大地工程公司。在这里,她首次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工程施工流程仿真技术。

    通过仿真优化,很多基建项目施工效率可提高30%至200%。如果这项技术能应用到国内的大型基建项目,这将为国家节约多少资金和资源啊!她希望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正是凭着这个信念,2001年,她跻身澳大利亚国际大地工程公司第一位女性华人高管。

    彭华多次代表该公司与国内的水电项目合作。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要帮外国公司赚自己国家的钱,她内心充满了矛盾。

    2002年,彭华毅然踏上回国的道路,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归国后,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家公司向彭华发出高薪高职的邀请,但彭华最终选择了在自己的家乡武汉创业,核心业务还是离不开“仿真”。

    有意思的是,彭华接到的第一笔业务却是“副业”——翻译工程投标资料。彭华的英语那是“倍儿棒”,她请了两名助手帮忙,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任务。

    在谈论报酬时,不懂行情的彭华很是“羞涩”,开价一万元。倒是对方不好意思,主动把报酬翻了一番。

    当然,彭华的公司现在走上了正轨,该公司曾为三峡工程研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最后成为国家信息化的经典案例。

    发展才是硬道理。创业时3人,如今员工规模达50余人,彭华的公司也算一个中型的高科技公司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时机非常好。市场培育期的后期我们进入,进入市场成长期后我们的企业会快速成长。”外表柔弱而腼腆的彭华,谈到公司的发展前景时,语气却异常地坚定。

    张玫、田晚平、靳彩霞、彭华等人的故事,是本地众多女“海归”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其中,近400家留学生企业功不可没。而据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主任袁煜农介绍,在海归回国创业的男女性别比上,男性海归占到了绝大多数,达到90%,创业的海归女性只占总比例的10%。在成立已近10年的光谷留学生创业园,参与创业的1000余名海归中,女留学生已经形成了独特而靓丽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