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程:年轻,就要秀自己!
关键词:章程,创业,公司,网络,杂志
走出大学校园才一年,6月份刚刚过24岁生日的章程,如今已经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在许多大学生还在苦于毕业后找不到一份合意的工作时,大学还没毕业的章程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章程

  1983年 出生于浙江台州市

  2003年 就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原湖北教育学院)

  2006年 在汉注册网络公司

  走出大学校园才一年,6月份刚刚过24岁生日的章程,如今已经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网络科技公司。在许多大学生还在苦于毕业后找不到一份合意的工作时,大学还没毕业的章程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发展目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三四个人,到拥有二三十名员工,章程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名出生于浙江台州的大男孩,俨然继承了浙江人经商的天赋,敢想敢做,憋足了一股子劲儿要自己做些事情。

  不安定的童年生活喜欢玩电脑的男孩

  1983年,章程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在当地一家民营建筑公司工作。做工程师的父母常年随工程队在外地施工,于是将章程送到乡下的外婆家。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台州农村度过的。和一群小孩在一起追逐玩耍,是我童年最深的记忆,也是最快乐的日子。上小学时,由于贪玩,又有外婆宠着,我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直到有一天,父亲从外地回来,有亲戚提醒他:“如果孩子的教育跟不上去,你在外地赚再多钱也没用,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听了这番话之后,父亲决定将我带在身边,那一年我刚上五年级。于是,我随父母到上海定居。

  跟随父母的生活并不安定,由于父母所在的公司承接当地的高架桥、地铁等工程,经常要随项目的变动从一个区迁至另一个区,于是我也跟着他们迁来迁去,转学便成为家常便饭。初到上海时,台州的课程和上海的小学课程设置差别较大,我有些跟不上,于是小学多读了一年。

  到上海上学并没有像父母所期待的那样,让我的学习成绩大幅提高。但有一件事情最让我兴奋,那就是父母满足了我的要求,花了一万七千多元,给我买了一台电脑。那是在1995年,个人电脑在上海刚刚开始兴起。

  刚接触电脑时,我玩得最多的是电脑游戏。那时候用的是DOS系统,为了不让父母发现我的游戏程序,我学会用一些命令将游戏隐藏起来。应该说,我对电脑的兴趣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的。

  到上初中时,许多同学还在迷恋电脑游戏时,我已经很少玩这些游戏了,而是将兴趣转移到学习动画制作软件上,每每制作出自己得意的视频短片,都要在父母面前炫耀一番。

  最让我得意的是,一次我自己编了一个简单的病毒程序,让我家的电脑一开机运行很快就陷入死机状态……父亲对我的各种小伎俩偶尔给予小小的鼓励,但多数时候都是一笑了之,不过我总是乐此不疲。

  到初中毕业前,我在上海先后转了几次学。频繁的转学,对我的学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影响,但无形中也培养了我的适应能力。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我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很容易与人相处。

  初中看同学做生意高二自己卖折扣书

  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上学,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上海,我第一次接触到“做生意”的同班同学,在感慨他们的生意头脑的同时,我也开始思考“怎样赚钱”这个问题。

  念初一时,父亲将我转到一所贵族学校(一高档楼盘内开发商建的实验学校)。也许是因为父母都是有钱的生意人吧,许多同学的头脑都特别灵光,小小年纪就能发现校园里的商机。

  比如,看到很多同学上学为了赶时间,顾不上吃早餐,一个同学就买来切片面包和果酱,用两片面包夹上果酱做成“三明治”,三块钱一份在校园里兜售。

  上初中那会儿,校园里刚刚兴起玩掌上游戏机,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这种玩具。于是,一个同学将自己的掌上游戏机明码标价,出租给班里的同学,为自己赚零花钱。“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形就想笑,但当时,同学们的这些举动却让我十分惊讶。”章程笑说,念完初中后,他的自理能力已经比较强,于是回到台州上高中。同时,他也开始留意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生意人,而了解台州人的生意经越多,他就越为自己是一名台州人而感到自豪。

  台州人做生意不嫌小,缝纫机、高压锅、螺丝、珠花、纽扣……这些“小”货都是主打项目。许多人白手起家,开作坊,做贸易,以“小”搏“大”,靠着敢拼敢打,将财富滚雪球般地积聚壮大。台州商人很有钱,上千万上亿资产的比比皆是,但他们又特别低调不爱张扬。

  从那时我心里就有了一个梦想,也要凭自己的能力,从小处做起,将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在这种想法下,就有了我的第一次尝试——开一间折扣书店。

  念高二时,父亲所在的建筑公司恰恰在杭州做房地产工程。一次,我到杭州去玩,这次异乡久别重逢中,我突然觉得父亲苍老了许多,面容显得那么疲倦。为人子女,我生平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父亲的衰老。心中也暗下决心,自己已满18岁,不能再过多地依靠父母,该自立了。

  在杭州的几天里,我发现街边的折扣书店生意特别好,消费群体主要是大学和中学的在校学生。我灵机一动,何不在校园里卖折扣书?

  回到台州后,我立即上网查询折扣图书的进货渠道,简单一核算,就算打五折卖给同学,自己也还有利润空间。

  说干就干,依据同学们的喜好,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书目,标上原价和五折后的价格。第二天便将打印好的书目在同学中传递,他们想买哪本书就提前预付一部分定金给我。就这样,我的折扣书生意在校园内做开了。

  一开始,并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几乎没有存货积压。我要做的就是和供货商联系购书,然后提货,从同学那收回书款,赚取差价。渐渐地,买书的同学多了,我也会用积累的资金有选择地进一些货,让同学们不用等就可以直接从我手里购书。当然,这样做一是占用资金,二是有卖不出去的风险。但好处是同学们在我这里现场买书,可以立马感受到折扣书的便宜,从而愿意在我这里订购更多的书籍。

  卖折扣书让我每个月都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关键是让我体会到不伸手向家人要、自己赚钱的乐趣。自己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但是,我的折扣书生意很快就被父亲发现。他告诫我,应先以学业为重,考上大学才是首要任务。折扣书店的尝试就这样告一段落,我手头积压的几百本书,也陆陆续续通过在校园内摆地摊处理掉。


  大一电脑城学装机大二建立学生网站

  2003年,我考上了湖北省教育学院(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专业。计算机是我从小就喜欢的,而武汉这座城市,父亲也曾经在这里工作学习过。所以说,我是满怀着憧憬来到这座城市的。

  虽然是到武汉来求学,但创业的想法一直都在心中酝酿着。大一时,我开始有意识地接触电脑市场,在广埠屯的电脑城,我找到一家电脑公司做硬件销售。一天25元的工资,每周六、周日,我都到公司去安装调试兼容机,卖个人电脑。前前后后做了10个礼拜后,我感觉自己对电脑硬件这一块已经比较熟悉了,便离开了这家电脑公司。

  大二时,我开始着手更大的计划,向父母打报告,请求他们支持我购买一台网络服务器。为了得到父母的支持,我写了一份长长的计划书,告诉他们我想要做的事情,包括做网站、玩网络游戏等。

  2004年9月份,我发起创立了“氧吧工作室”,我的设想是将“氧吧”做成武汉第一学生门户网。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主要是自己要好的同学以及许多学生志愿者,大家一起来建设这个网站。但坚持到最后的只有三五个人。因为网站的建设、维护和推广,远远没有我们起初构想的那么简单,因此氧吧在短短两三个月里就经历了三次改版。

  记得第三次改版时,我们几个好朋友聚集在出租屋里,每天都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经常忙得忘记了吃饭。实在饿了,就自己煮一大锅面条,盛在一个大脸盆里,加上各种作料做成拌面,虽然味道很一般,但大家吃起来依然津津有味……

  但无论条件多艰苦,我都十分看好综合学生网站。因为武汉高校云集,有上百万大学生,而这些大学生在未来家庭中有主导消费的作用,是强有力的后续消费主体,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无疑是商家争夺的焦点。网站可以在这个巨大的商业链条中,获取自己作为推广载体的一部分收益。

  一个有价值的学生网站,不仅要搭建一个校园传媒平台,而且还能通过频道和栏目设置,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购物、交流提供贴心的服务,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就是我设氧吧工作室的目的。“虽然想法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章程说,到2006年,他和好朋友大学毕业前,由于精力不济,他们几乎要放弃氧吧。但是,当有公司愿意出价四五十万元购买这个网站时,他们又不忍放弃,“这至少证明了我们两年的劳动和创造是有价值的。”

  注册成立网络公司电子杂志放飞梦想

  2006年临近大学毕业,许多同学都在忙着找工作,而我已经有了一个打算,就是开网络公司自己创业。不过,即便如此,我仍然和许多同学一样,参加了一些大学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甚至到沿海城市找工作。

  对此,章程解释说,自己创业肯定要向亲戚朋友寻求经济上的支持。大学一毕业就自己当老板,在此之前到市场上去看看,是想知道自己这个大学毕业生到底能值多少钱。“这样万一开公司失败了,就用3-5年的时间打工还债,之后等待好的时机进行二次创业!”

  章程说,他在武汉找到一家公司,愿意给他3000元的工资,在沿海一座城市,一家公司的策划岗位也给他年薪近十万元。这给他增添了不少信心。

  有了创业的想法,我开始寻求市场的突破口。因为再像大学时那样,仅靠给人制作网页、做网站设计之类的零星业务,是没办法维持公司运作的,而且也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氧吧虽然有无形资产,但要真正体现出效益还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经营。

  就在我思前想后寻找突破口的时候,一个朋友从日本回国,并且就他在国外学习电子杂志制作相关情况和我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国内电子杂志网站的运作情况之后,我的眼前豁然开朗。通过市场调查,我发现武汉还没有一家专业的电子杂志制作商和推广服务商。

  2006年8月,我的公司注册成功,将经营的第一方向定在了电子杂志的制作和推广服务上。随之一起诞生的,还有公司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首本武汉学生电子杂志《氧show》。这本杂志用flash的方式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及动画等集成,首次单期发行量就达到了15万册。而在装饰、电力、房地产、酒店等行业,公司制作的企业网络多媒体商刊也迅速得到推广。

  章程说,经过一年的艰苦创业,他的网络公司已经从成立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二三十人。尤为可喜的是,2007年1月,公司还和本地传统媒体合作,开始发行《大武汉》等电子杂志;3月份,还与武汉本土门户平台荆楚网签订了合作协议。

  说到自己开公司一年的感受,章程打趣地说:“有时候想想,还不如打工呢。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操心,累就一个字!”

  但玩笑过后,他认真地说,自己比较喜欢用下面的话来形容目前的感受:唐僧的取经之路注定是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自从踏上漫漫征途,他必须一步步向既定目标艰难跋涉。犹如他给孙悟空戴上紧箍咒一样,他自己也同样被戴上一个紧箍咒,已经别无选择。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章程对同样想自己创业的同学们说:“上班是为自己而生活,而创业是为公司为一个团体而活。走这条路绝对不容易,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要有一颗豁达的心去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