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融资,眼睛不能总盯着少数机构
关键词:创业者,融资,眼睛,机构,机会
现在的国内创业者一谈起融资,眼睛总是盯着少数机构,这是不对的。大家应该把眼睛放宽到有投资愿望的个人。在国内,有点儿闲钱的个人多的是,他们只有有限的投资通道如股票、楼市,如果他们中有更多的人拿一些钱出来做天使,主观上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扩展了投资角度,客观上则是支持了社会创新,创造了就业机会。

  现在的国内创业者一谈起融资,眼睛总是盯着少数机构,这是不对的。大家应该把眼睛放宽到有投资愿望的个人。

  在国内,有点儿闲钱的个人多的是,他们只有有限的投资通道如股票、楼市,如果他们中有更多的人拿一些钱出来做天使,主观上在风险可承受范围内扩展了投资角度,客观上则是支持了社会创新,创造了就业机会。这些潜在的投资者高度分散,要找到他们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需要各自的机缘,这些机缘首先来自,大家把眼光从少数投资机构那里收回来,放到身边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的朋友,亲戚朋友的老板。

  专业投资者看项目,放弃的倾向性特别强,觉得大部分创业项目和团队是不靠谱的,业绩压力又比较大,因此实际投资门槛比较高,百里挑一绝对不是夸张。但民间业余投资者可能各有口味和视点,业绩压力也小,投资的门槛将低得多,许多不完善的项目或团队都可以获得机会。

  看起来不靠谱的项目和团队,如果给他们机会去做,在战斗中学会战斗和发现战斗,也许就能闯出一片天空。好多创业成功者,不都是如此么?所以不依赖于投资机构,而是有意识地挖掘个人天使,对于条件不是太好的创业者应该是更明智的选择。从潜在容量来看,个人天使可以支持的项目比机构多得多。

  合理的融资规模

  创业者要向个人和中小企业主融资,有个要点非常重要,就是合理的融资规模。目前这个问题上,许多创业者非常混淆。要为自己确立合适的融资规模,创业者很有必要先搞清楚自己的融资对象。

  跟工资一样,同一个人在美国和在国内拿的工资相差很多,如果你拿的是满袋子美元的vc的早期投资,同样的股份,融资额度自然要高很多,前提是你拿得到。如果你的项目有一定的技术和团队门槛、或者形成了市场的一定份额、或者项目正在投资追逐的方向上,资金上又能熬得住,那最好不要管人民币,坚持熬个高价值。

  如果你条件没那么好,例如技术和团队没那么牛、份额没那么引人注目、项目已过了投资热点或者投资热点还没转到你这里,找了几个vc反应不那么积极,也许你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人民币的机构投资了,这样的话你的融资预期,有必要大幅度缩水一下。如果你估计拿人民币的机构投资也比较困难,需要通过个人天使投资,那投资预期就需要再大大缩水。

  例如,同一个项目,相同的20%股份,美元vc可能投100万美元的,人民币机构投资可能只投150万人民币,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可能只投50万。50万对于非专业的个人投资者已经算是不小的了。

  你觉得自己的项目值多少钱没有意义,问题在于你能从谁那里拿到钱。这跟上饭店差不多,同一个原料做的菜,在不同饭店里价格不一样。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目前的投资风向是,不做出初期产品甚至获得早期的市场反应证据,很难获得融资或高价值的估值。如果产品未成型,只有一个想法和一个团队,除非团队和项目比较不错,否则拿到投资机会很小,即使拿到,资金较小不说,分批投入的限制条件也会比较严格,实际是拿(预订的)大股份换(立即拿到的)小钱。创业者如果对自己项目有信心,最好贷款、借款、多方凑钱,先埋头干,初步成果出来后,再看融资对象而提出融资计划。当然也有例外,如果投资人有经验、资源价值,让其早期掺一点股份未必没有好处。

  初步成果出来后,天使投资的主要价值是让项目的价值呈现得更清楚,以期获得下一轮投资或被并购。这个阶段因为风险比较清晰,实际需要融资的额度,比产品还没开发前的混沌状态,预期可能会降低。你需要决定这笔钱把项目成绩带到什么程度,没有必要要过多的钱,因为你融这笔钱的原因很可能仅仅是不得不通过这个阶段走到下一轮高价值融资,在那次融资中你才真正呈现出资本价值。

  向个人和中小企业主融资,需要做的准备

  创业者要调动个人和中小企业主投资者,有几个要点:

  1.储备案例。创业者可寻找一些个人天使(最好是普通天使,而不是著名的专业天使)投资后获利巨大的案例,细节忘记在心,经常到处布道。

  2.储备规则。个人和中小企业主投资者未必知道天使投资怎么操作,为免沟通困难,创业者可以通过朋友收集其他已融资项目的相关条款甚至参考文档,通过比较规范的可参考标准,减少与天使投资人的沟通成本,使非专业投资人提升信任。例如:

  常规的天使股份比例。这地方思想冲突最大,创业团队股份千万不要低于60%,否则二次融资非常不利(靠第一次天使的钱走不远,不能应付迷途和挫折,很可能要二次融资)。要多利用常规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另外可以把成绩和股份分阶段来对待,动态调整股份,开始投资人占大股份,随着成绩演进,逐步把股份改变;

  分批次按业绩投入的条款,这个是最容易让投资者信任的条款。非专业投资人最容易干的事情是撤退,不但要注意持续的沟通,而且资金投入批次上也要设计好里程碑,既让投资者有信心,又不至于自己没有缓冲余地;

  大笔支出需要投资人同意的条款。这个是投资协议的常规项目,大的投资10万限制,小的投资3-5万限制很正常;

  引入新投资人需要原投资人同意的条款、创业团队不能随意走人的条款等。

  多帮投资人考虑其利益保障,给自己以约束,对于建立投资者信心是有用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在业务方面减少投资人的干扰(尤其非专业投资人)。

  3.寻找第三方公信力。例如行外人士想投资互联网,不懂怎么办,只听你的可能不太放心,那么就介绍他认识业内的知名人士。潜在投资者如果在行内结识了他信服的专家,对于他在此领域的投资将有极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