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渐成风 成功面临许多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成功,资金,能力
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比 如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但社会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大学生 创业放到“保温箱”里,而是要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当周围的同学抱着成摞的简历奔波于各招聘会时,北京理工大学2004级本科生小赵却坐在电脑桌前“按兵不动”。“我打算开办一个网站工作室,现在正在网上搜集资料和信息。”小赵告诉记者。
有小赵这样创业想法的学生还不少。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有559万人,明年预计将达到610万人。“僧多粥少”,在日益沉重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自主创业。

  “条条大路通罗马”

  在北京市某高校04级计算机系学生王奇与人合伙开餐馆之前,他也和其他人一样,为求职而四处奔波,投出的简历不计其数,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不是工资太 低,就是对方要求太高。于是,就想到了自己创业,‘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路不通我换条路走呗!当然了,创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得一边琢磨投资项目, 一边选址,还有好多的事情得计划到。饭馆开业前3个月,我没睡过一天好觉。”他告诉记者。

  与王奇不同,大学生吴飞并不是在就业压力下 选择创业的。在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读研的他,由于在校出色的表现,获得学校每年为数不多的留校名额。可是,从小就敢打敢拼的他,毅然放弃了别人眼中的“ 香饽饽”,投身到自己最爱的计算机专业,并和几个同学联手,创建了自己的软件工作室。像吴飞这样,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而创业的大学生也有很多。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有了更多更便捷的交易 平台,虚拟店铺也成了不少大学生创业的首选。小鹏就是这样的店主,他在淘宝上经营一家动漫产品的小店,由于产品更新快、服务质量好,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 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别的好处先不提,起码咱不怕被炒鱿鱼了!”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在家就能赚钱的他着实让大家“眼红”。

  “自主创业”渐渐成了许多大学生推崇的理念,有的人已经开始“小试牛刀”——学校校园内随处可见学生自办的“租书屋”、“饰品屋”、“便利屋”等。在学校周围,也有学生自己开的小饭馆、电脑维修店等。

  2007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对 上海高校12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名大学生中有将近60%的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或者希望今后能够尝试创业。而该基金会目前已经受理大学生创 业项目申请903项,其中有293项通过审批,目前已有240家完成了工商注册。

  “扶上马,送一程”

  “根据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 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发布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近日,国务院办公 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这下我创业更有底气了!”小赵仔细阅读着这一条款,喜上眉梢。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和不少地方出台了不少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在上海,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 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等四项优惠政策;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1年内可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等费用。2005 年,该市政府专门设立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和创业指导,这也是全国首家从事推动大学生进行科技创业活动的非营利性公募 基金会。

  政策上的诸多扶持为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创业者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上海理工大学毕业的李碧浩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李碧浩和几个同 学组建起一个创业团队,并制定了科学、详细而有效的创业项目申请计划,顺利得到了科技创业基金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他们认真听取了基金会创业导师对创 业环境的评估和风险评估,以及创业科技员给出的场地、支出等建议,在基金会的帮助下,上海六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终于在2006年3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

  公司成立后,先后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各种政策 扶持,缓解了公司的财政压力,省去了很多繁琐的程序,给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2007年初,李碧浩带领团队挥师北上,在北京成立了分公司。 2007年底,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周上,六通公司被授予“大学生科技创业最具潜力奖”。

  “国家的优惠政策不仅解决了公司的困难,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理安慰,是政府把我们‘扶上了马,送了一程’,公司才能走到现在。”谈起以前的创业经历,李碧浩感慨万千。

  “扶拐不如补钙”

  创业无疑是有风险的,对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对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除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外,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工作人员吴秀娟经常跟大学生创业者打交道。在她看来,不少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年轻创业者都被创业方向不准确、产品市场定位不清晰、自身行业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深深困扰。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她建议,大学生在创业之前,要考虑好可行性,做好充足的准备,“创业者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完善,来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政府的扶持如果是‘拐杖’, 那么企业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就是‘钙质’,创业者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外力上,而要重视企业的‘补钙’。”

  已经走过创业初期艰难历程的李碧浩则认为,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好好学习来武装自己,装备强了,能把握的机会就会多了。“创业本身是一个复杂、艰辛的历程,在校期间,我们应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进而享受创业和创新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据李碧浩介绍,创业的想法在他读大学的时候 就有了。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靠接一些网站开发和推广的业务,不断充实自己,增加社会经验。其间,他还担任过大学 生科技协会主席,带领会员进行一些学习、研究和创新的小发明等,其中有的发明还在全国科技竞赛上获过奖。除此之外,李碧浩还经常翻阅各类财经、管理类的书 籍和杂志,虚心向成功企业家学习,研究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心得,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总结出一套创业方案等等。虽然还没有完全脱离学校,但他创业之前的经历 却很丰富,这为之后的创业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创业者要能够立足于现实,在处 理好市场、技术、社会人脉等关系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企业较完整的短期、长期和战略目标。”李碧浩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团队)最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就是“ 闭门造车”,忽视了市场的重要性。由于缺少对市场的正确认识,原本投入了大量资源所做的工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所有的工作都将化为泡影

  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自身面临很多难题,比 如知识限制、经验缺乏、心态问题、创新能力薄弱和资金问题等。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但社会不应该也不可能将大学生 创业放到“保温箱”里,而是要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